1 / 12
文档名称:

韩愈柳宗元+韩愈、柳宗元论文书信之比较.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韩愈柳宗元+韩愈、柳宗元论文书信之比较.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9/12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韩愈柳宗元+韩愈、柳宗元论文书信之比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韩愈柳宗元韩愈、柳宗元论文书信之比较湖北社会科学,,,,年第,,期韩愈、柳宗元论文书信之比较王凤玲(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摘要:韩愈、柳宗元论文书信在文道关系的阐述上,他们都主张文以明道,但二人所言“道”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为文之法的诠释上,韩愈大气疏阔,柳宗元细致缜密,正和其文风相对应;在后辈之文的品鉴上,韩、柳都注重人品对文品的影响,他们还运用一些特殊手法来品评文章,韩愈喜用借宾法,柳宗元擅长用喻。关键词:韩愈;柳宗元;论文;书信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中坚,他们不仅创作成就斐然,而且提出了明确有力的文论观点,这些观点主要见于其与友人、弟子的书信中。韩、柳的论文书信,不仅凝聚了文论精华,而且映射出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作者的人生遭际,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比较韩、柳论文书信的异同。一(对文、道关系的阐述韩、柳之前,古文运动的先驱独孤及、粱肃、柳冕等人,已多次论及文、道关系,提出“文本於道”(《补阙李君前集序》)、“君子学文。所以行道”(《答杨中丞论文书》),,,如醯剐他们虽然对“道”的内涵了然于心,但理论上的阐释都比较笼统,既不精亦不详。韩愈作《原道》,明确解释“道”的含义为儒家仁义之道,且在《与孟尚书》中悲壮立誓:“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灭死万万无恨”,脚嘲毅然以道统的继承者自命,以身殉道、死而无憾。韩愈多次在书信中论及文、道关系,他认为,就学****而言,读书、学文是为了学道,其《答李秀才书》云:“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尔。”古人之道,载于其文,欲学其道,需学其文。就创作而言,作文是为了明道,其《上兵部李侍郎书》云:“献旧文一卷,扶树教道,有所明白。”道因文以明,文的作用不可忽视,韩愈重道,并不轻文,其《答陈生书,云:“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2与韩愈相较,柳宗元亦主张“文以明道”,只不过他这一观点的形成是以人生的重大挫折为契机。其《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云:“仆之为文久矣,然心少之,不务也,以为是特博奕之雄耳。故在长安时,不以是取名誉,意欲施之事实,以辅时及物为道。自为罪人,舍恐惧则闲无事,故聊复为之。然而辅时及物之道,不可陈于今,则宜垂于后。”哳剐被贬永州之前,柳宗元并未明确提出“文以明道”。时文以辞为工、务声色、夸词采,文人借此逞才斗能、博取声誉。柳宗元虽然自幼****文,也靠“文”取得功名,却“心少之”,他的人生理想是辅时及物,将抱负施之事业,救济生民。柳宗元入仕之初,仕途较顺畅,受到不次拔擢,身居要职,雄心勃勃,欲有一番作为,对于“文”不以为意。被贬永州之后,他“辅时及物”的人生理想破灭,身似罪人,形同囚徒,终日忧惧,百无聊赖,才把目光转向往日不屑的“文”。读百家书,纵横驰骋,晓文章利弊,知文以明道,“不苟为炳炳娘娘、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如果我们将韩、柳书信中“文以明道”的思想作一比较,会发现:,、二人所言“道”都是指尧、舜、孔子之道,但侧重点有所不同,韩愈侧重于仁义道德,柳宗元侧重于辅时及物、利安元元。“辅时及物之道,不可陈于今,则宜垂于后”(《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他之所以作文,是因为“道”无法施之3事业,才寓之于文,传之后世。,、二人虽然都主张文以明道,但其体认的时问有早、晚之分,体认的态度有自觉和被动之异。柳宗元对“文以明道”的体认出于被动,并非年少时就主动探求、自觉形成。他在书信中称自己年少时为文“好辞工书”,直至被贬后,潜心研****为文之道,才意识到早年为文的病癖,日思去之,终不能克。韩愈对文以明道的认识比柳宗元要早一些,在创作实践中也更为自觉。?咖’二。对为文之法的诠释韩、柳论文书信的精华在于对为文之法的诠释,表现在三个方面:重视内在修养;主张以经为本,博采众长;强调写作态度和手法。,(重视内在修养。作者简介:王凤玲(,,,卜)。女。武汉大学文学院,(,,,级博士研究生。?,,,?万方数据韩、柳不约而同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韩愈《答李翊书,云:“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族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望其速成”则气促功夫浅,“诱于势利”则心乱思虑杂,均不能作好文章。治文需从根本人手,涵养仁义4之心,立言自然醇厚。韩愈以树之“根”和灯之“膏”喻人的内在修养,以“实”和“光”喻文章,是非常贴切的。他在另一封书信《答尉迟生书》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夫所谓文者,必有诸其中,是故君子慎其实。这里的“有诸其中”“慎其实”与上文的“养其根”“加其膏”意思相同,都指注重根本,充实内心,提高修养。“声宏”“言厉”指文章风貌,由作者的内在修养决定。柳宗元的观点和韩愈有相通之处,其《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云:“大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