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灌排渠道设计规范.docx

格式:docx   大小:53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灌排渠道设计规范.docx

上传人:aihuichuanran1314 2019/9/12 文件大小: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灌排渠道设计规范.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  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大型和 10 万亩以上的中型灌区的灌溉排水渠系(以下简称灌排渠系)设计。其他灌区的灌排渠系设计,可参照执行。第  条灌排渠系是灌溉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灌排渠系设计应严格执行基本建设设计程序,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进行。第  条灌排渠系设计方案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和比较。力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运用安全,管理方便,以达到省水、节能、增产的目的。第  条灌排渠系设计在保证灌排效益和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应考虑综合利用,以取得最优的经济效果。第  条灌排渠系设计必须符合《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水利水电工程水利动能设计规范》等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第  条由于灌区自然特点或其他条件的限制,执行本规范有关条款确有困难,或规范未作明确规定的特殊技术问题,应进行专门论证,并在设计文件中予以申述。喷灌、滴灌、渗灌渠系设计,应按有关规范或标准执行。第二章基 本 资 料第一节通 则第  条灌排渠系设计应深入灌区调查研究,认真搜集整理灌区地形、气象、水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土壤、作物需水量、水利工程现状、自然灾害、社会经济以及农业区划和发展规划等基本资料,并进行必要的勘测试验工作。第  条有关基本资料和数据应经过审查鉴定。资料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第二节测量资料第  条地形测量资料应具有: ,比例尺一般采用 1/25000~1/100000。 ,比例尺一般采用 1/10000。 ,比例尺一般采用 1/1000~1/5000。 ,比例尺一般采用 1/1000~1/2000。带状图宽度, 视地形条件而定。 、沟的纵断面图,比例尺一般采用:水平 1/5000~1/25000,垂直 1/50~ 1/200;横断面图,比例尺一般采用 1/100~1/200。横断面的间距:地形复杂的地区为 25~100 米;地形平坦为 100~500 米。地形变化处应加测横断面。第  条灌区天然河流、沟道、湖泊、洼淀、沼泽等地带的平面和纵横断面测量资料,视工作需要,可参照上述条款选择适宜的比例尺。第三节水文气象资料第  条应搜集与灌排渠系设计有关的降水(包括暴雨)、蒸发、湿度、气温、风力、风向、日照、霜期、冰冻期以及冻土深度等气象资料。第  条应搜集水源河流和灌区内天然河流(沟道)以及承泄区的有关水文、泥沙、水质等资料。水源和灌区内河流(沟道)的水文资料系列应尽量相一致。第  条灌排渠系设计所需要的主要水文气象资料系列,一般应不少于 15 年。第四节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第  条灌排渠系中的干、支渠线可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的要求进行必要的地质勘探工作。对特殊地质问题应进行专题研究。第  条灌区水文地质应查明:地下水类型、埋深、含水层厚度特征、地下水动态、流向、补给与排泄条件、水质、综合补给量和可开采量,并绘制水文地质图,比例尺一般采用 1/50000~1/100000。对沼泽化、盐碱化地区还应对其成因进行分析。经过分析论证,对不可能产生次生盐碱化地区的水文地质工作内容,可根据具体条件适当从简。第五节土壤资料第  条对灌区作物根系活动层内的土壤应进行调查和试验,其成果内容包括: 一、土壤物理资料:如土壤类型分布、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容重、比重、孔隙率等。二、土壤化学资料:如 pH 值、全盐量、盐分组成及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等。三、土壤水分特性资料:如饱和含水量、渗透系数。渗吸速度、给水度、田间持水量、调萎系数、毛管水上升高度等。第  条灌区土壤资料应附的填图包括:土壤分布图、土壤盐碱化程度图、土壤改良区划图。比例尺一般为 1/50000~1/100000,典型地区用 1/5000~1/10000。第六节现有水利设施与自然灾害资料第  条应对灌区已成的灌溉、排水、防洪等工程设施及当地地表、地下水资源利用等现状进行全面调查与评价。第  条应查明灌区历年发生的旱、涝、盐、渍等自然灾害的范围、面积、成因以及损失等。第七节社会经济和科学试验资料第  条应按灌区行政区划调查人口、土地面积(山、川、丘陵、原地)、耕地面积(水田、水地、旱地)以及机械化发展水平等资料。应对灌区内的水田、水地、旱地的作物组成、耕作制度、单产、总产、农业总产值、投资、成本和农业人口、人均收入等分项作出调查统计。第  条应搜集灌区或临近灌区灌溉排水有关科学试验资料。如作物需水量、灌水技术、作物耐渍深度、作物耐淹能力、耐盐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