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勘察工作也相应地划分为选址勘察(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三个阶段。对地质条件简单,建筑物占地面积不大的场地、或有建筑经验的地区,可适当简化勘察阶段。,其目的在于从总体上判定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能否适宜进行工程建设。一般通过取得几个候选场址的工程地质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对拟选场址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其主要任务是对拟建建筑地段的稳定性作出评价。(1)初步查明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工程特征;(2)在季节性冻土地区,应调查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3)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分布、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4)对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6度的场地,应评价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初步勘察还应调查地下水类型、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实测地下水位并初步确定其变化幅度,以及判别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作用。、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型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1)搜集附有坐标的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地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载荷、结构特点,基础型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2)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3)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点,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4)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5)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6)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7)判定土和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间距、技术孔取原状土样部位标高及原位测试地点数量等。钻孔间距取值,为一个孔的资料所能代表的范围,按地基土层分布的简单与复杂、场地的复杂程度以及建筑工程重要等级而确定。(1)勘探点宜按建筑物周边和角点布置,对无特殊要求的其他建筑物可按建筑物或建筑群的范围布置;(2)同一建筑范围内的主要受力层或有影响的下卧层起伏较大时,应加密勘探点,查明其变化;(3)重大设备基础应单独布置勘探点;重大的动力机械基础和高耸构筑物,勘探点不宜少于3个;(4)勘探手段宜采用钻探与触探相结合,在复杂地质条件、湿陷性土、膨胀岩土、风化岩和残积土地区,宜布置适量探井。(5)详细勘察的单栋高层建筑勘探点的布置,应满足对地基均匀性评价的要求,且不应少于4个;对密集的高层建筑群,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至少应有1个控制性勘探点。,应符合下列规定:(1)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土主要受力层,当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5m时,勘探孔的深度对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3倍,对单独基柱基,,且不应小于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