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诵读欣赏:古诗二首学习目标1、学习并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哲理。2、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作品背景李商隐的一生是不幸的。他刚刚踏入仕途,就被卷进了牛、李(牛僧孺、李德裕)的朋党之争中。852年随柳仲郢入蜀,实属迫不得已。李商隐对妻子的爱很真挚,他们结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就是在那12年中,由于诗人到处飘泊,也不能和妻子经常团聚。俗话说:小别胜新婚。李商隐与妻子的分别却常常是久别,因而对夫妻恩爱、相思情长就体会的更深、更强烈。仕途多艰,妻子早逝,心境是悲凉的。几年以前,当他在徐州卢循正幕府时,他颇为踌躇满志。“且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赠四同舍》)到四川以后,这种乐观情绪消失了。“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初起》)他断绝了与外界的交往,甚至与同府的幕僚也没有什么交谊。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什么时候才能够剪烛,古代点油灯,为使灯明亮,需要剪去灯芯上的烛花。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从头谈起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确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天的池塘。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彻夜长谈;再和你谈谈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1、“君问归期未有期”这句诗看似平淡,实则内含丰富,请简要分析。开首点题,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作者采用看似一问一答的方式,表现了夫妻之间的关怀惦念及宦游人的乡愁及歉意,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文本研读2、“巴山夜雨涨秋池”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句中“涨”有什么表达效果?是秋天,又是深夜,还有夜雨。在这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在他乡异域的巴山,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涨”既写出了秋雨满池子,又暗喻了心中的愁思。文本研读3、“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4、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文本研读5、请简要分析本诗虚实相映的写作手法。诗歌一、二两句由叙述转为写景,这是实写,后两句想像他日两人同在长安共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这是虚写。虚实相映,丰富地展示了彼此的相思之意。6、文中两次写“巴山夜雨”,其中它们的内含有什么不同?第一次写“巴山夜雨”是以景衬情,表现其孤寂凄凉。第二次写“巴山夜雨”,想像异日重逢两人同在长安共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丰富地展示了彼此的相思之意。文本研读7、如果把“君问归期未有期”与“巴山夜雨涨秋池”对调好不好?先写作者的乡愁,再用凄凉的秋夜雨景来加深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也更见作者之寂寞,能进一步把作者的思归之情推向高潮,由此产生想象,也就水到渠成。文本研读8、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独剪残烛,夜深不寐,在淅淅沥沥的巴山秋雨声中阅读妻子询问归期的信,而归期无准,其心境之郁闷、孤寂,是不难想见的。作者却跨越时空去写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于是,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四句诗,明白如话,却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隽永,余味无穷!文本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