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活着》
-----读后感
一直有人给我推荐这本书,可一直没有读完,总是断断续续,这次是一口气读完,想放下都放不下。
我总觉得如果人的苦难和快乐可以按斤论两的称来比比的话,那么其实每个人所经历的苦难和快乐都应该是相等的,我的意思是谁也不比谁苦多少,谁也不比谁快乐多少,只是形式和方式不一样而以。不过我一直没找到可以衡量苦难和快乐的称,所以这一直只是我自己一向情愿的想法罢了。
"我站在河边。我在流动,我的影子矗立在岸边",人生恍如一梦,一口气的过完,没有喘息的机会。平静,痛苦,再平静,再痛苦,然后再平静......如此周而复始却又紧密相连。而每个人彼此之间的平静和痛苦也是互相交错的。
只有回忆能品尝出苦和甜的味道。苦的人在苦的时候察觉不到苦的味道,就好像生长在蜜罐里的人不知道何谓之甜一样,也只有在事后的时候,苦笑道:"那时候其实挺苦的"。他们苦的时候察觉不到苦的味道,又和蜜罐里的人不一样,他们是被苦压住了心肺脾,捂住了眼口鼻,心里沉重的连呼吸都觉得困难,哪儿还有时间想苦还是不苦,他们想的最多的可能只是:什么时候才能熬过去阿。
看这本书还有一个感觉,自己对自己长辈所经历过的苦难了解的太少了,从小总是听长辈们说:"你们这一辈的孩子啊,没吃过苦"。我们这一辈的孩子的确没吃过什么苦,但我也说过"谁也不比谁苦多少,唯吃苦形式和方式不一样"。那我们这一辈孩子的"苦"去了哪里呢?君不见,有初中,高中,大学的孩子因为被别人甩了,哭得死去活来,肝肠寸断,跳楼自杀。我相信他们那个时候心里的确是苦,可是这份苦的让人觉得发腻。
孩子像一棵树,而长辈的经历和经验就是树下面的根,泥土就是我们的生活。根使劲地汲取泥土中的水分和营养,告诉也告诫上面的树,树接受了这些营养才能生长的更好。
时间短暂,如果能让自己的亲人、爱人感觉到幸福,那就赶快,因为没有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生活就是这样,丝毫经不起时间的重量。
我希望我能将幸福写在你的眼里、写入你的心上
让你记住成为永恒
一如在夜晚星星的瞳孔中
射出的那彩色的黎明
很久没有看小说了,然而这本书却让我一口气看完了。余华平实的语言,淡淡的就像邻居大婶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一个人的一生也就是别人口中的故事。
书中不论人们经历怎样的故事,怎样的死亡,痛苦,大喜大悲,余华都是轻轻诉说,没有电视剧一样的情节起伏,却是如我们各自的人生一样,平实,踏实,死,生都一样的踏实。
书到末尾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作者是用了比拟。
福贵迁着那头老黄牛耕地,这个影像深深的烙在我脑海里了。很深刻,大地,牲畜和人,像老电影或者老照片的一副很生动的画面。照片是朦胧的彩色,正如福贵的暮年。
老黄牛本已经暮年,就好像福贵一样,本来家人都死了,这个老头子怎么还活着?都到了死的年纪了,也都有了死的理由,为什么还活着?活着就是活着,福贵活着,老黄牛就没死。活着就是活着,不需要理由。
老黄牛不干活,福贵告诉他旁边还有它一家老小在干呢,老黄牛又开始干活了。就好像福贵,虽然他的家人都死了,但他们却活在福贵的心里,他们告诉福贵要活着,就好像他们都在一样。
读完这本书,我哭了好几次,泪水打湿了一大片枕巾。第一个让我流泪的地方是有庆给他老师输血时被活活抽死的地方。多么懂事、可爱的小孩,每天上学前、放学后都去割草放羊,羊就是他的另一半,而且还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