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上虞区防御干旱预案.doc

格式:doc   大小:184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上虞区防御干旱预案.doc

上传人:sssmppp 2019/9/13 文件大小:18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上虞区防御干旱预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上虞区防御干旱预案一、 总则1、 编制冃的为积极防御干旱灾害,把可能发生的旱情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促进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2、 工作原则加强预防。坚持预防为主,抗防结合的原则,加强节约用水宣传和污染防治工作,加强水资源保护,增强水资源忧患意识。重视建设。加大水利工程投入力度,增强全区抵御干旱灾害的综合能力。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作为防御干旱灾害的首要任务,确保社会的稳定。责任落实。防御干旱灾害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调度,统一指挥,对抗旱工作组织不力、赎职行为依法追究责任。3、 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水资源管理条例》法律、法规,《上虞区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上虞区水资源综合规划》等规章、规划制定本预案。4、 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区范围内干旱的抗防和应急处置。二、 基本情况1、自然地理情况上虞区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即东经120度36分〜121度06分,北纬29度43分〜30度16分。东邻余姚区,南接啄州区,西连绍兴县,北濒杭州湾,区境基本轮廓呈南北向长方形,南北故长60km,东西最宽46km,,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丘陵山区,东南面是四明山余脉,西南面为会稽山脉的延伸,中部为曹娥江,姚江水系的河谷盆地,北部为水网滨海平原,属宁绍平原的一部份。2、 ,,,,。分三个街道办事处,15个镇和3个乡。,。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为主,主要有水稻、大麦、豆类等粮食作物,其次为桑、棉、油菜、甘桔、果树、毛竹、杉木等经济作物。蓄牧业以牛、羊、猪、家禽等,渔业有鱼、蟹、虾等水产。3、 ,多年平均入境水量2&01亿立方米,。(1)蓄水工程全区有小(一)型水库7座,总库容191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386万立方米,水库主要以灌溉为主,。小(二)型水库45座,总库容1444万立方米,有效库容921万立方米。。山塘781座,,。河网水面积5167万平方米,总容积8482万立方米,。目前,全区城镇居民及部分农村人口饮用水主要是汤浦水库提供的优质水。(2)引水工程上浦闸引水工程,设计关闸引水时间一般为每年7月1日至9月8日,多年平均可引水量1・2亿立方米,枯水年可引水量8325万立方米,其中长诏水库调水3825万立方米。浙东引水工程设计年可引水量11000万立方米,可大大补充虞北平原用水需求。灌溉100亩以上堰坝共31处,枯水年可引水量687万立方米,。(3)提水工程:装机容量900kwo(4)地下水工程孔隙潜水开采井67处,开采量580万立方米,孔隙承压水开采井3眼,开采量30万立方米,总开采量灌溉用水436万立方米,生活用水99万立方米,工业用水74万立方米。4、干旱概况上虞区干旱灾害通常发生在7〜8月份和10〜12月份两个时期,前者为伏旱,后者为秋旱。历史上干旱灾害曾使百姓饥僅劳疾,河湖溪最深者也成干涸,田圻禾焦。建国后,我区旱灾也非常严重,至2013年共受干旱灾害28次,接近2年一次,其中最严重的为1967年6月23日至10月31H,连续131天干旱少南,曹娥江8、9、10月份三次出现河干和部份河干,断流30多天,农田受灾面积20万亩,,损失粮食23700吨;1971年7月10日至9月17日连续70天无雨,曹娥江断流,受旱面积30万亩,成灾面积18万亩;1978年7〜8月旱,,。旱灾发生的主要原因:(1)从水资源角度来说,是水量供需不平衡,在需大于供的情况下,就会对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及国民经济建设产生不利因素,甚至造成巨大损失。(2)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是造成干旱的两个方面,自然因素主耍有久旱无雨、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气温高、蒸发大等气候因素使供水不足、产生的灾害;人为因素主要为土地利用、复耕复种、种植结构不合理、区政建设不配套、工业布局不适宜、人口增长、生产水平、水环境影响、水利工程供水能力不足等导致供需不平衡产生的灾害。三、抗旱能力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干旱灾害发生的一般规律,适当保持行政区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