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例冠心病的个案护理引言:疾病的相关知识一、 定义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二、 致病原因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认为本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和性别(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家族史(父兄在55岁以前,母亲/姐妹在65岁前死于心脏病),血脂杲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高血压,尿糖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三、 发病机制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四、临床表现四、 ,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2•父兄在55岁以前,母亲/姐妹在65岁前死于心脏病;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的和伴有高血压、尿糖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情况的人群。五、疾病症状临床分为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缺血性心肌病)、猝死型五个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心绞痛型,最严重的是心肌梗死和猝死两种类型。心绞痛是一组由于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所起的症候群:(1) 胸部压迫窒息感、闷胀感、剧烈的烧灼样疼痛,一般疼痛持续1・5分钟,偶有长达15分钟,可自行缓解;(2) 疼痛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前内侧直至小指与无名指;(3) 疼痛在心脏负担加重(例如体力活动增加、过度的精神刺激和受寒)时出现,在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廿油数分钟后即可消失;(4) 疼痛发作时,可伴有(也可不伴有)虚脱、出汗、呼吸短促、忧虑、心悸、恶心或头晕症状。一般资料1主诉:患者谢伟国,男60岁因“活动后胸闷一年余,加重三个刀”入院患者于一年前反复岀现活动后胸闷,持续20分钟左右,经休息后可缓解,无胸闷,心慌,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无下肢浮肿,无晕厥,无咳嗽咳痰。外院冠脉造影提示:多支病变,于2014年12月外院行搭桥手术,术后一直服药,症状明显好转,于三个月前反复出现胸部紧缩感,于活动无关,无胸闷胸痛,无呼吸困难,一个月前出现间断下肢浮肿,以下午明显,为进一步诊治,急诊以冠心病于2015年5月15日收入院。发病以来,神清,精神可饮食随眠好,大小便正常。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各十年通风20余年高血脂多年,无诉药物过敏史2专科检查:\分1<18次\分BP135\80mmhg神清表浅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律齐心脏无杂音,肺部呼吸音清,两肺未闻及罗音,腹部软,无压痛反跳痛,无包块,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无病理反射。二护理诊断,目标,实施及评价。2015年5月15日14::30分(1)疼痛:胸痛与心肌缺氧有关护理目标:半天内胸痛较前缓解,一个星期内胸痛得以缓解。实施:1属患者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疼痛缓解后可适当活动,以不疲劳为主。2遵医嘱给予止疼药,密切观察血压脉搏的变化。如含服硝酸甘油或心痛定,必要时给予镇静剂。3给予吸氧,根据血氧饱和度调节氧流量。(2)活动无耐力:与心脏功能减退,氧的供养失调有关。护理目标:出院前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恢复实施:124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满足生活需要,减轻心脏负担,病情稳定后逐渐增加活动量,提高活动耐力,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2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严格限制探视,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3持续低流量吸氧,增强心肌供氧。(3) 焦虑:于病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有关。护理目标:半天内患者心情舒畅,愉快的接受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实施:1跟患者讲解疾病的相知识,告知其保持乐观向的心态对疾病的治愈有很大帮助。2鼓励患者多于周围人交流,跟护士说出心中不愉快的事情,努力寻找解决的方法,积极配合更生及护士的治疗。3介绍相关疾病的病人与其认识,相互交流感情,讲解疾病好转的相关病例。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4) 知识缺乏: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不是很了解有关。护理目标:出院前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完全了解。实施:1提供有关冠心病的相关资料,对病人进行全面有效的指导。2主动为病人讲解疾病的一些相关知识及有关不良反应,让患者清楚知道口己的病情,积极配合治疗。3指导患者休息和活动,饮食原则为低盐,低脂,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5)有便秘的危险:与进食少,活动少,不习惯的生活方式有关。护理目标:预防病人便秘的发生,保持大便通畅。实施:1指导病人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鼓励患者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等粗纤维食物,或服用蜜蜂水,以保持大便通畅。2鼓励患者可以适当在病房走廊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