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白鹭》教学设计一、教材解读《白鹭》是郭沫若先生写的一首文质兼美、清纯自然,别有情趣的散文诗。作者以生动的笔调,清新的语言再现了白鹭的精巧和韵致。全文条理清楚,共10个自然段,“总—分—总”结构。第1自然段为第一段,总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第2-5自然段为第二段,具体从颜色、身段写白鹭的精巧;第6-9自然段为第三段,写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无穷;第10自然段为第四段,总写“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全文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写出了白鹭的外形和活动之美,语言朴实流畅,优美如诗。尤其是字里行间饱含的那份浓浓的诗意,使人回味无穷。全文看似状物,读来却优美如诗,是一曲自然美的颂歌。二、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本文学凡中发现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热情。三、重点难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本课时的重点,也是难点。四、设计理念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说过:“语文的实践是什么?听说读写,尤其是读和写!”因此语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借助阅读实践,读中品味白鹭如诗如画的美,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喜于表达,乐于写作。从而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受到文本的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并真正培养语文能力,形成语文素养。五、设计思路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本课的教学设计,通过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品读、吟诵,领悟内涵,积累语言,表达情感,深入理解、体会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及要求简述: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学习白鹭外形精巧部分,即课文的第1——5自然段,领悟白鹭的形体美。一、谈话导入。:“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说说对名言的理解。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美,去发现语文课本中的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诗句吗?这是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背一背)。说说从诗句中发现美了吗?谁见过白鹭?指名说说(出示图片)让学生边观察边听介绍:白鹭,体长约54厘米,全身羽毛雪白,繁殖期间头部有两根长翎,背和上胸部分披蓬松蓑羽,以后消失。主要生长在我国的长江以南等地方,春夏季多活动于湖边沼泽或水田中,主要以小鱼等为食物。 出示杜牧的诗句:霜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这是杜牧笔下的白鹭,(让学生自由读读,读完后说说自己对白鹭的认识。)其实,许多伟大的作家就是善于从那些平凡普通的事物中发现不一样的美,比如郭沫若老先生就能够从平凡的白鹭身上发现它的美丽,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板书课题:白鹭) 他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6课《白鹭》二、感知课文内容。。作者笔下的白鹭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1)你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美得像一首诗?谈谈你的理解。(2)学生汇报教师适当点拨体会白鹭外形的和谐美:A.(师播放白鹭以及白鹤、苍鹭朱鹭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白鹭的美:精巧。师点拨:作者拿白鹭和白鹤、朱鹭、苍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