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我国农村白色污染的危害及防治对策.doc

格式:doc   大小:3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国农村白色污染的危害及防治对策.doc

上传人:w8888u 2019/9/16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国农村白色污染的危害及防治对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国农村白色污染的危害及防治对策摘要我国大部分农村,由于种地使用的地膜、化肥编织袋等塑料制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散落在田间、地埂,随风到处乱飘,形成了白色污染。分析了农村白色污染产生的原因及潜在危害;阐述了塑料废弃物在农村环境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村白色污染的防治对策。指出了只有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才是减少和消除农村“白色污染”、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根本途径。本文来源于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关键词白色污染;可降解塑料;危害;防治对策中图分类号X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4-0323-02 我国是世界上塑料地膜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随着农村地膜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地膜作物的种植在农村已十分普遍。然而,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加之农民环保意识淡薄,对废弃塑料地膜这种白色垃圾给土地带来的危害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一些废弃的塑料地膜散落在田间、地埂,随风到处乱飘;有些人赶集用完的塑料袋、编织袋到处乱扔,一遇大风,重量轻、体积大的塑料、编织袋,特别是超薄塑料袋随风四处流散、漫天飞扬,悬挂在树木枝头或电线杆上,被形象地比喻为白色污染。这一“白色污染”在农村越来越严重,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大煞风景,又被称为视觉污染。 1农村白色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大多被随意丢弃,成为城市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国家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从源头上采取了有力措施,使城市白色污染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而农村“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塑料地膜和化肥编织袋,它们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现象,它们在方便人们生活和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也成了环境、尤其是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源。产生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管理和处理。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次性塑料地膜、塑料包装膜袋、塑料编织袋、化肥塑料包装袋的应用迅速增长,由于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没有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其废弃物很大一部分被随意丢弃、散落在自然环境中,从而造成白色污染。近几年来,农民的生活方式由“节俭性”向“消费性”转变,一次性商品的使用量大幅度增加,同时由于农民对塑料废弃物带来的环境危害缺乏足够的认识,使得一次性塑料制品用过后,被随意、随地丢弃的现象相当普遍,从而引发了新的环境问题。 ,保持土壤水分,增强农作物的抗旱、抗寒能力。但是,用过后的废地膜若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塑料废弃物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降解,会带来长期的深层次潜在危害。我国市场上目前大量流通的塑料制品都是不可降解的,以发泡聚苯乙烯、聚乙烯或聚丙烯为原料,分子量均达2万以上。只有分子量降低到2000以下,才能被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所利用,变成水或其他有机质,而这一过程需要200年;有些高分子聚合物,即便200年也不能完全降解。一方面,如果将废塑料遗弃在土壤中,由于难以降解,不仅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而且会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