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8
文档名称:

【管理教学类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丛书课外活动组织方法.pdf

格式:pdf   页数:5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管理教学类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丛书课外活动组织方法.pdf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7/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管理教学类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丛书课外活动组织方法.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课外活动的含义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在《教育学》一书中对课外活动提出如下定义:“在
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这个一般概念里,包括各个不同方面的学生课余文化活
动;组织这些活动,达到对新生一代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目的,对实现社会
主义社会所要求的普通教育和综合技术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为学生从
事实际活动做准备,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谓课外活动,就是指学
校在必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要求之外举办的形形色色的具有教育性质的
作业和教育措施。”从凯洛夫的定义可以看出:
第一,课外活动包括各个不同方面的课余文化活动。
第二,课外活动是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必修教学内容之外的
活动。
第三,课外活动具有教育性,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有不少人对课外活动这一概念的认识是模糊
不清的,要么将课外活动视做课堂教学的单纯延伸,把课内没有完成的教学
任务放到课外去加班补课;要么将课外活动当成可有可无的“玩”。
课外活动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
进行教育的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我国古代就有关于近似于课内课外两种教
育形式的记载。如《学记》中说:“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
居学。”近现代资产阶级学校也很重视课外活动教育工作。九年义务教育
《课程计划》强调:“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学科和活动的整
体功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
展打好基础。”
随着近年来教育改革的发展,教育工作者针对课外活动开展了有益的讨
论和研究,有人提出了“第二课堂”、“第二渠道”等概念,并正在逐步形
成共识。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正式课程以外对学生所实施的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教
学活动。更具体地说,课外活动是学校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和统一编
写的教材之外,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发学生的智力,
根据学生自由选择参加的原则,在课余或节假日中组织学生开展的,有目的、
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它包括晨会(夕会),班、团、队活动,体育活动,科
技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本校传统活动等。本书主要研究教师应该如何
组织学生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的特点
由课外活动的概念可以看出,课外活动的外延非常广泛,形式极其多样。
课外活动的内容,有的与课堂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直接为巩固、扩展课堂
教学效果服务,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但更多的内容与课堂教学只有
间接的联系,其着眼点侧重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特长、侧重于培
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
能力。
现代意义上的课外活动已经不是单纯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概念,它是
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的意
义,而且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组织原则和形式方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的鲜
明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有助于驾驭课外活动规律,卓有成效地组织指导课
外活动,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重要功能。这些特点主要有:
①从活动的性质来说,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具有自愿性和选择性。
课外活动是在课堂教学计划之外,学生自由选择、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
强调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愿选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
件、能力和状态,选择、控制、调节在活动中的运动量。这就能够比较充分
地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殊才能。
②从活动的内容来说,课外活动具有较大的伸缩性和多面性。
课外活动的内容不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限制,因此,它的范围可宽
可窄,次数可多可少,程度可深可浅,内容适应的对象可以是普及性的,也
可以是提高性的,一切都根据参加人员的兴趣、爱好和接受水平来确定,具
有较大的伸缩性和多面性。各地区各学校都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和条件,根
据学生的愿望开展各种活动。例如,城市小学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博物馆、纪
念馆、动物园、植物园等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农村小学可以充分
利用自然环境开展活动,如不少农村小学利用当地条件办起了“小基地”,
即小饲养、小种植、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小手工等,不仅丰富了学生
的课余生活,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基本技能。
③从活动的形式来说,课外活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课外活动不像课堂教学那样受时空等条件的制约。活动的时间可长可
短,活动的规模可大可小,参加活动的人数可多可少,活动的地点可以在教
室里也可以在教室外,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只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需要什么形式就可采用什么形式,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