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9
文档名称:

【管理教学类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丛书了解与分析学生方法.pdf

格式:pdf   页数:5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管理教学类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丛书了解与分析学生方法.pdf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7/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管理教学类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丛书了解与分析学生方法.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丛书
了解与分析学生方法
学生

学生是教师劳动的对象,一切教育成效都要在学生身上得到反映。研究
教育,必须研究学生。如何看待学生,也一直是教育理论中探索的重要问题。
一、不同的学生观
学生观是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及其在教育过程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
这在教育史上一直是众说纷坛,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传统派的学生观
认为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决定性的因素,学生是被动地接受外来影
响的客体,把学生的头脑看成是“容器”、“口袋”,教师的任务是把知识
往里填塞。赫尔巴特是持这种观点的重要代表,他说:“在教育的其他任何
职能中,学生是直接在教师的心目中,作为教师必须在他身上工作的人,学
生对教师须保持一种被动的状态。”年代苏联凯洛夫《教育学》,也认
为课堂教学永远是在教师领导下进行的,说“教师逐步提出来的要求,对学
生的学****生活来说,具有法律的性质。”这些观点虽强调了社会的需要和教
师的作用,但忽视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学生观也被
称作“外塑论”或“教师中心论”。
(二)进步派的学生观
持这种观点的教育家认为教育过程是儿童自身主动发展的过程,强调了
个体的发展。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
西强迫儿童或青年去吸收,而是需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他说:“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里,儿童变
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
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他们把学生放在教育过程的中心地位,把教师放在
辅助的地位,抹煞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学生观也被称为“内生论”或“儿
童中心论”。
这两种观点虽都有一定的积极因素,但都未能全面认识到学生的本质属
性。学生的本质属性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学生是人,具有思想情感、智慧
才能和主观能动性;虽一方面,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具有发展的潜在可
能性和身心发展的特殊性,需要得到***的关怀,来完成学****和发展的任务。
正确的学生观是既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客体,从而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
导,又要把学生看成是学****和发展的主体,充分调动他们主体的能动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体现了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
二、学生是教育的客体
(一)学生作为教育客体的依据
构成教育过程的基本因素是教师、学生和教育内容。其中教师与学生又
是教育过程中的一对主要矛盾,教师是学生的教育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教育过程中居主导地位;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接受知识并发展自己,是
教育的对象,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客体地位。
(二)学生作为教育客体的作用
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首先使学生具有学生感,明确自己的主要任务是
学****接受教师的教导,进行规范化的学****同时,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
形成他们的“向师性”,这种独特的心理倾向,有利于完成教师指导下的各
项学****任务。
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也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主动地组织教
育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与发展的速度更快。
三、学生也是教育的主体
(一)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依据
在教育活动的进行中,学生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无论是教师的教诲还
是其他因素的影响,都只有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才能产生效果。由于学生经
常表现为教育的对象,人们往往忽视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对所受的教育能够作出选择,会产生不同
的态度和反应。他们对于教师传授的思想意识、文化知识都要经过自己的认
识加工,才可内化为自身的东西。
学生是发展中的青少年,一切都在发展变化之中。个体的发展同一切事
物的发展一样,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由于外界的影响
(其中教育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引起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同学生已有的发展
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个体发展的内因与动力。这种矛盾斗争促使学生主
动地适应外界的影响和教育的要求,以使自己得到提高与发展。
(二)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作用
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使之具有主人翁感,意识到自己是学****的主人,
学****得好坏与自己的努力程度有关,有利于促进其勤奋好学、刻苦努力,发
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随着认识的提高,知识的丰富,自我教育和独立
学****能力也会日益增强,能够做到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
价,不断向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当学生不仅认识到外部的教育要求,而且也
认识到自身发展的目标时,他便把自己当作自己的教育对象,发挥教育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