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最低工资标准测算方法分类公式法确定最低工资标准应考虑的因素确定最低工资标准一般考虑城镇居民生活费用支出、 职工 个人缴纳 社会保险费 、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失业率、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可用公式表示为: M=f(C、S、A、U、E、a) M 最低工资标准; C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用; S 职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 A 职工平均工资; U 失业率; E 经济发展水平; a 调整因素。通用法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用方法  资料 ,确定一定比例的最低人均收入户为贫困户,统计出贫困户的人均生活费用支出水平,乘以每一就业者的赡养系数,再加上一个调整数。 ,结合标准食物的市场价格,计算出最低食物支出标准,除以恩格尔系数,得出最低生活费用标准,再乘以每一就业者的赡养系数,再加上一个调整数。以上方法计算出月最低工资标准后,再考虑职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社会救济金和失业保险金标准、就业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进行必要的修正。举例:某地区最低收入组人均每月生活费支出为 210 元,每一就业者赡养系数为 ,最低食物费用为 127 元,恩格尔系数为 ,平均工资为 900 元。 : 月最低工资标准 =210×+a=393+a(元)( 1) : 月最低工资标准 =127÷×+a=393+a(元)( 2) 公式( 1)与( 2)中 a 的调整因素主要考虑当地个人缴纳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费用。另,按照均工资的 40—60%,则该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范围应在 360 元—540 元之间。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月最低工资标准 ÷÷8)×(1+单位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基本医疗保险 费比例之和) 〕×(1+浮动系数) 浮动系数的确定主要考虑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工作稳定性、 劳动条件和劳动强度、福利等方面与全日制就业人员之间的差异。各地可参照以上测算办法,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月、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具体方法比重法比重法是目前 中国 各地区在确定最低工资方案时使用最多的方法。该方法的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先根据本地区家计调查资料,确定本地区整个城镇劳动者家庭中一定比例的人均最低收入户为贫困户,统计出贫困户人均生活费支出水平,作为职工本人的最低生活费;然后乘以职工平均赡养系数,得出赡养人口所需生活费用;再适当考虑劳动者教育和训练等费用,加总得出最低工资额。计算出月最低工资标准后,再考虑职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社会救济金和失业保险金标准、就业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进行必要的修正,得出最后的最低工资标准。其计算公式为: 最低工资标准 =低收入户的人均消费支出 ×人均赡养系数 调整因素 a 其中:调整因素 a 主要包括职工个人缴纳 社会保障费 、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社会救济金和失业保险金标准、就业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对最低工资标准的影响因素。例如:通过统计调查,某地区最低收入组人均每月生活费支出为 297元,每一就业者赡养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