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5
文档名称:

【管理教学类】中小学生课堂故事博览微言大言—成语的故事.pdf

格式:pdf   页数:5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管理教学类】中小学生课堂故事博览微言大言—成语的故事.pdf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7/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管理教学类】中小学生课堂故事博览微言大言—成语的故事.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成语是我们民族语言中千百年来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一部分精练、形
象而又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材料。它能以寥寥数字说明一件事实,一个道理,
或比喻一种形象,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同时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成语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固定词组。它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来自
古代典籍;一是来自民间口语。从古代典籍中来的,有的出自寓言故事或历
史事件,如“守株待兔”、“四面楚歌”;有的是从古书中直接摘取原句而
成,如“一鼓作气”、“外强中干”;也有一些是原句的压缩,如“一暴十
寒”是从“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简化而成的。从古代口语流传下来的成语,
为数也不少,如“东风压倒西风”、“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等。
成语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语义的完整性;一是结构的定型性。语义的
完整性是指一个成语在语言中是一个意义完整的单位,它的意义是约定俗成
的。除少数成语的意义跟字面意义基本一致以外,多数成语不能根据字面望
文生义。如“斩钉截铁”不是斩断钉截断铁的意思,而是指说话、做事果断,
不拖拉。结构的定型性,是指成语的结构是固定的,多数为个字;各个组
成成分也是固定的,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每一组成成分不能任意用同义成分
去代替,也不能任意改变各组成成分的次序。如“以卵击石”不能改成“以
蛋击石”,“南辕北辙”不能改成“东辕西辙”。
成语有的也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像“飒爽英姿”、“卓而不群”其褒
义显著而强烈,相应的“鼠目寸光”、“为虎作伥”等成语其贬憎之意也入
木三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时代变迁,一些成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转换,
像“明哲保身”原义是指善于保全自己,含褒义,而现在人们用它指那些只
顾个人,不讲原则的人,含贬义。
我们在这里编选的成语,故事性强,所涉及的历史和文学知识比较丰富,
以求为少年朋友提供一个了解我们古老民族文化的窗口。在编选中,我们避
开了人们熟知的和比较生僻的成语,注重其实用性的同时,力求能拓宽青少
年读者的知识视野。实现这一目标,是编者的最大心愿。

编者
哀毁骨立

“哀毁骨立”成语出自《后汉书·韦彪传》。
韦彪字孟达,扶风平陵(今陕西宝鸡附近)人。他的祖上韦贤,在汉宣
帝时曾做过丞相。祖父韦赏,为汉哀帝时的大司马。韦彪有美德,孝敬父母,
纯真至诚。父母死后,他哀毁年,不出房门。年之后,他瘦骨嶙峋,人
都变了形。后来经过好多年的医疗才恢复健康。
韦彪博览好学,素负盛名。永平六年(公元年),汉显帝听到了他的
声名,赐给他车马衣服,任他为魏郡太守。汉肃宗时,韦彪官至大鸿胪。韦
彪曾多次向皇帝提出很有见解的建议,多被采纳,深得朝野上下的敬重。
“哀毁骨立”即由这个故事引出,形容因丧父母哀痛异常,以致形毁骨
立。

爱屋及乌

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王。“西伯”
(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称为周文王的,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
想了许多办法,才得出狱。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
王回到岐山,下决心要推翻商朝的统治。他首先聘得军事家姜尚(即姜太公)
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并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
接着,还把都城东迁丰邑(今陕西户县附近),准备向东进军。可是不久,
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继续担任军师。武王的同母
弟姬旦(即周公),异母弟姬奭(即召公),是武王两个得力的助手。同时,
武王还得到了其他几个诸侯的拥护。于是正式宣布,出兵伐纣。大军在孟津
(今河南孟县之南的一个黄河渡口)渡过黄河,向东北挺进,直逼商朝的京
城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因为商纣王早已失尽人心,军队也多不愿为他
送命,逃的逃,降的降,起义的起义,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纣王***,商朝
就此灭亡。以后的多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称为周朝。
当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
将士,能不能使局面迅速稳定下来,武王心里还没有谱,有些担忧。为此,
他曾同姜太公等商量。汉朝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有这样一段记
载: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
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
大意是说:周武王打败了殷商,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
的人员呢?”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
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厌恶他的仆从家吏。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
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原文中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