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11年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分析》考试真题及答案
案例一
A焦化厂为民营企业,从业人员1000人,2009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起、造成2人轻伤。该厂因精苯工业废水兑水稀释后外排,被环保部门责令整改。该厂采取的措施是将废水向煤堆喷洒,这样既仰制了扬尘,又避免了废水外排。为防止相关事故发生,该厂于2009年5月20日制定实施了《A焦化厂精苯污水喷洒防尘管理办法》。
2011年5月11日15时20分许,A厂备煤工甲、乙在进行胶带输送机巡检作业时闻到强烈异味,随后两人分别前往不同部位查找原因。15时38分,乙听到从甲的方向传来一声闷响,气浪迎面扑来,发现通廊部分坍塌。乙立即呼救。厂领导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对胶带输送机通廊坍塌现场进行搜救,在胶带输送机通廊北端发现甲倒在废墟中。甲头部有明显外伤,身上大面积烧伤,经医务人员确认已经死亡。
事故调查确认,此次事故为1号煤仓内苯蒸汽爆炸事故。在含苯废水向煤场内煤堆喷洒1年后,废水管道断裂,废水从管道断裂处流入煤堆底部,经胶带输送机运输,大量含苯煤粉进入1号煤仓,从含苯煤粉中挥发出的低浓度苯蒸汽积累、聚集达到爆炸极限,遇到点火源后引起爆炸。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关于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安全管理人员配备的规定,A厂( )
。
。
。
。
2、A厂招收新从业人员,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学时
3、A厂2009年百万工时伤害率( )
4、根据注册安全工程师管理规定,作为A厂的注册安全工程师,可从事的安全生产工作包括( )
A、参与本厂组织的事故调查 B、参与本厂厂内隐患排查治理
C、进行本厂员工职业病鉴定 D、参与本厂员工安全培训
E、为本厂选用和发放劳动防护用品
5、根据生产事故调查和处理条例,该起事故的调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A厂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国资委组织调查
B、由A厂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调查
C、由A厂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环境部门组织调查
D、可邀请相关专家作为调查组成员参与事故调查
E、A厂上级主管部门、工会参与事故调查
6、A厂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包括( )
A、煤尘 B、笨 C、氯 D、高温 E、焦炉煤气
7、A厂要恢复生产在修复破坏的设备、设施后还需( )
A、重新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 B、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
C、将事故责任人移送司法机关 D、全面落实事故调查报告整改要求
参考答案:1、D 2、E 3、A 4、ABDE 5、BDE 6、ABDE 7、BDE
案例二
B家具木材厂加工车间内用可移动式传送带传送物料,可移动式传送带的驱动电机使用380V三芯电缆线供电,其铁制控制箱入口处的电缆线用布条缠绕固定。因控制箱随传送带经常移动,操作人员为图方便,只安装了一个螺栓固定。控制箱没有漏电保护装置。
木材厂加工车间内粉尘浓度常年超标。2009年5月21日15时20分,由于车间内木材堆积,影响传送带正常工作,现场操作人员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带电移动传送带。在移动过程中,三芯电缆线松动脱落,带电电缆短路打火,发生粉尘爆炸事故。
事故造成2人当场死亡、1人重伤。重伤者经34天抢救无效死亡。事故造成木材厂加工车间厂房部分坍塌,全厂停产,直接经济损失800余万元。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8题为多选题):
1、该起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不包括( )
2、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
3、从业人员长期接触B厂木材加工车间的粉尘可能引发的职业病是( )
4、在下列措施中,对解决木厂加工车间内粉尘浓度常年超标问题有效的治理措施包括()
A、密闭产尘设备措施 B、粉尘堕化措施 C、除尘净化措施
D、通风净化措施 E、防静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