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文档名称:

【管理教学类】中小学生课堂故事博览美仑美奂的故事—绘画美的故事.pdf

格式:pdf   页数:5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管理教学类】中小学生课堂故事博览美仑美奂的故事—绘画美的故事.pdf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7/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管理教学类】中小学生课堂故事博览美仑美奂的故事—绘画美的故事.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美仑美奂的故事
——绘画美的故事
浅谈绘画的题材

艺术作品和艺术创作中的“题材”问题,可以说是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之
一了。何谓“题材”?深究起来,涵义不仅十分不清楚,人云亦云,而且经
常争论不休,有时甚至被扯进政治的纠纷中去。而且,迄今有许多文章中仍
经常出现“题材内容”这样一个名称,顾名可以思义,无非是说“题材”属
于艺术的“内容”范畴,或“题材”即“内容”而已。
我们通常认定:“内容决定形式”,这确乎更是不容争辩的原则。但是,
那种说法把“题材”归入了“内容”的范畴,无异就是说,“题材”可以“决
定”形式或其他。这种理论,同时还隐寓着一种倾向性:认为“题材”在艺
术创作中的作用和地位是比较重要的,即使不是“决定”一切,也是举足轻
重。持这种意见的主要缘由,是主张艺术必须有“重大”的“教育作用”,
而“重大”题材乃是一个必要的条件。这种“重大”题材又必须是描绘人的
社会生活场景的艺术品才能达到,因此往往不恰当地推重“人物画”,从而
又或多或少地贬义甚至否定人物画之外的其他题材。譬如,有些人说:
封建士大夫专业画家搞的田园、山林艺术和宫廷贵族玩赏的花卉虫鸟
艺术,⋯⋯逃避现实也好,安逸享乐也好,都有这个走向衰落时代的精神
面貌之反映。很显然,这里对山水花鸟题材是持否定态度的。
上述见解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又是普遍地存在着的。他们一般认为,
“人物画”是有“现实意义”的,因此是“入世”的;而“山水花鸟”画则
是“逃避或脱离现实”的,是“出世”的、消极的。最近以来,尽管在艺术
实践上已有许多非人物画出现,也受到欢迎和重视,但在有些艺术理论文章、
书籍中,思想路数仍然有推崇“人物”而贬抑“山水花鸟”的态度。而最可
笑的,又莫过于另外还有一种说法:他们说中国绘画史中的“山水花鸟”题
材之所以兴盛的原因是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之“反映”,而“自然经济”
是落后的东西,所以中国的绘画也就是“落后”的了。这不禁使人想起“四
人帮”时期曾有人认为,物理学是“唯物主义”的,而心理学则是“唯心主
义”的。两者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根据绘画史的客观事实,中国绘画史上也不是绝对没有“人物画”题材
的存在,只不过同“花鸟”、“山水”相比,前者的发展高度不如后者罢了。
至于西方绘画史,“人物画”的发达程度确实大大超过了中国绘画史,但他
们也不是没有自然景物题材的作品。而且,更重要的历史事实是,西方绘画
中的“山水”(风景)和“花鸟”(静物)题材作品的出现,不但不是在他
们的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封建社会时期,相反地,西方绘画中的自然景
物题材之大盛,却要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后期。难道这也能说是“自然经济”
的“反映”么?
从艺术历史的发展角度来考察,无论中西,在前期一般都比较关注人类
自身的形象的描绘,以“人物”、人的“社会生活”伏况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均不罕见。此时,自然景物统统是作为“人物画”中的陪衬物而出现的。独
立的自然景物题材在绘画史上出现的时刻一般地都是较晚的。在西方,纯粹
的“风景画”同“静物画”,直到十四、五世纪的“文艺复兴”期才出现;
在中国绘画史上,虽然相对地说比西方为早,但也还是属于绘画史后期的历
史产物。独立的“山水画”和“花鸟画”,基本上是唐宋之际出现的。而且
在中国绘画史的后期,“山水”“花鸟”题材甚至严重地排挤掉“人物画”
题材,几乎成了它们的“一统天下”。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历史现象,
其真实性质都是值得我们加以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的巨大美学难题。因为这种
历史现象不仅出现于中国,事实上西方绘画史发展到了世纪末的“印象
派”之后,自然景物题材排挤“人物画”的倾向也同样出现过。西方艺术到
了现代,也不像已往历史上那样对“人物画”题材倾注如此巨大的精力去刻
画描绘了。这种情况,如果简单地斥之为历史的“倒退”,甚至“颓废”、
“没落”,或“单调、贫乏”,也是根本没有任何理论上的说服力的。
“题材”一词,检遍中国的古典画论,丝毫不见其踪影,可能是从西方
一词转译过来的。但是,西方的一些学者,特别是一些现代
的学者,他们更多的喜欢用一词。如贡布利希,他的著作中大都用
以指“题材”。但此词颇难找到一个妥切的中文译名,一般译为“母题”,
如不加以注释,很难一目了然其真实的内涵。这个问题暂且先搁置一旁,我
们还是从一些具体的历史现象的考察入手,探讨一下“题材”这个概念应有
的涵义。
把“题材”当作艺术的“内容”,并含混地称之“题材内容”,这种做
法极易导致“题材决定论”的结果。究其美学上的根源,则在于我们往往不
恰当地理解“艺术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