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浅谈大龄白领阶层人员择偶标准.doc

格式:doc   大小:49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大龄白领阶层人员择偶标准.doc

上传人:dfjmvg964 2019/9/19 文件大小:4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大龄白领阶层人员择偶标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大龄白领阶层人员择偶标准[摘要]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都市生活日益丰富,白领一族逐渐成为社会中独立的一个群体。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收入不菲,却难以寻求自己的终身伴侣。他们对自己将来的另一半有着怎样的要求,他们自己又有着怎样的一个择偶心态,这是本文叙述的主要内容。[关键词]大龄白领择偶标准[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006-02 一、大龄白领阶层择偶现状近几年来,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出现了许多未婚大龄白领青年。他们通常都具有学历、家庭教育、收入等多边硬件,却总是不能如愿以偿地进入婚姻的殿堂。由于各种原因,大龄依然“落单”的年轻人有增无减,条件较好的人士更甚。大龄白领择偶难已成为一个较普遍的社会现象。教师、公务员、银行职员等几大群体最难找对象。比如,在大众眼中,公务员学历不低,工作又稳定,待遇优厚,择偶上应该根本没有难题。但事实上,公务员群体在择偶问题上也同样面临难题,甚至相对更为严峻。许多大龄白领都认为自己的要求其实并不算高,但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对象。与父辈们相比,白领青年择偶注重感觉,强调精神交流。都市白领由于自身就拥有比较理想的物质条件,因此对对象的要求上,表现出对物质条件的要求逐渐降低,在择偶上明显表现出更注重精神交流倾向。为了能给广大单身白领营造一个相互认识和交流的机会,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形式各异的婚介机构,通过网络、电视等诸多手段帮助大龄白领们寻找他们人生中的真爱。二、大龄白领在确立择偶标准中反映出的问题(一)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导致错过适婚年龄 。绝大多数年轻人进入白领职场的敲门砖是将近二十年的努力学****过程。他们一般都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或中期读的大学。按照我国的学制设计,一般人到大学毕业顺利的话是22岁左右。这个年龄已经进入了法定婚龄时间。如果他们选择继续深造,就要超过25岁,面临进入晚婚年龄。校园内的谈婚论嫁几乎是不切实际的。首先,无论是校方还是社会舆论对待大学生谈恋爱的态度通常是既不提倡,也不制止。再者,婚姻毕竟是一个社会生活性的事实,需要一个社会认可的程序,也需要一些社会生活性的客观条件。社会并没有为学****中的情侣们提供相应的优待。同时伴随他们的是紧张的就业形势,毕业后双方难以保证在同一个地方找到工作,异地恋直接造成地域上的间断与感情上的阻碍。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他们的婚恋取舍,推迟他们婚恋的时间,就更不要提择偶的可能了。 。客观上,频繁的地域间流动会很大程度上减少大龄白领的婚恋择偶机会。当他们在逐渐实现自身职阶地位而选择以流动的方式向上攀升时,一方面提升了自己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则不可避免地产生环境的变更。在一个新的地域、新的环境中,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来。频繁流动甚至还会让建立已久的社会关系流失。然而人和人的交往是人们彼此间熟悉的第一步,没有熟悉,何谈婚姻?同时,面对频繁的变更,单身比整个家庭要容易得多。恋爱或是结婚成家都会成为地域间流动的阻碍,必然会造成个人人生意义上的损失。所以,无论是从客观上还是主观上来看,大龄白领们都是在变与不变中徘徊,而婚姻便伴随着时间自然而然地流逝了。 。白领职业多数相对体面,工作也比较繁忙。这使得他们社交的时间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