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论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及其对策.doc

格式:doc   大小:4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及其对策.doc

上传人:jiaxidong_01 2019/9/19 文件大小:4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及其对策.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及其对策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抗菌药物耐药性产生的机制、原因及对策。方法:从细菌抵抗抗菌药物方面分析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产生的过程及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降低和预防抗菌耐药性的对策。结果: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源自于细菌本身及人体自身对抗菌药物的抵抗,机制复杂。结论:加强对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合理的个性化的选择抗菌药物,循环性规划使用,强化隔离,杜绝交叉感染等方法能够有效的改善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关键词:抗菌药物;耐药性;机制;对策【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275-01 自青霉素被发现并应用到临床以来,抗菌类药物的耐药性发展迅速,时至如今,已成为社会性的临床问题。有学者认为广谱抗菌素滥用和细菌耐药基因转移可导致人类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灾难[1]。对于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及病因的研究,针对性的策略研讨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本文总结探讨分析了抗菌药物耐药性产生的机制、原因及对策,先报道如下。 1抗菌类药物耐药性产生机制细菌产生对抗菌类药物抵制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①灭活酶的产生导致了抗菌类药物的失活或结构发生改变。灭活酶的种类主要包括钝化酶及水解酶两种,其中水解酶能够破坏掉药物的结构,使其失效。钝化酶为合成类酶,能够导致抗菌药物的修饰分子亲和力降低,从而无法与起到抑制蛋白质的合成。②细菌的细胞壁通透性发生改变,抗菌药物无法进入到细菌体内。③抗菌药物作用靶位发生结构改变,由于抗菌药物通过细菌某一部分的特异性与之靶位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当细菌的相应靶位发生改变,则药物无法与之结合并形成作用,从而导致细菌的抗药性增加。④细菌能够通过体内形成代谢的拮抗剂,和药物争夺靶位,从而导致药物无法与靶位结合,导致药物的敏感性降低。⑤细菌能够产生对药物的外排作用,或形成细菌的生物被膜阻止药物进入细菌内,从而增强其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2耐药性产生原因 :细菌对于药物产生耐药性属于微生物的自然反应,当抗菌类的药物进入临床之后,耐药性筛选时细菌种群固有的特性,敏感的菌种通过不断的变异和基因转移得到耐药性获得。由于细菌的繁殖能力强,未被作用或已形成抵抗的细菌能将自身的基因传递于子代菌株或其他细菌,随着药物广泛的应用,这种传递不断增加。因此耐药性的变化往往出现地区性的特点,并随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这是自然界普遍规律之一。 :由于无菌操作或者消毒隔离的制度未被严格的执行,交叉感染的发生越来越多。加之医护人员在选择抗生素的应用上常平经验选择抗生素应用,选择有一定的规律性,对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的分辨不清,滥用抗生素等情况的发生,导致了患者对于医护人员治疗的盲从,在药物种类的选择及剂量的选择上丧失标准,抗生素使用和耐药性增加形成恶性循环。 3针对性策略 :新型抗菌类药物的研发是解决大部分抗菌类药物耐药性的有效方法之一[2]。新药研发通过新的作用机制及新的靶位更换可以针对细菌对于部分药物抵抗的基因失效,或者通过新的抗菌作用将原有的抵抗降低。 :由于耐药性机制中细菌耐药性酶对于药物的竞争性或抵抗性是细菌耐药性增加的重要机制之一,因此对于其酶抑制剂的研发能够更好的降低其对于抵抗的抑制活性,联合抗生素使用能够有效的提高抗菌类药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