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江西将向中高收入发展时期和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迈进。面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六期”1[1]融合的阶段性特征,必须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抓住重点、攻克难点、打造亮点,加快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根据《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一、立足新起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江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决胜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和挑战。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任务、新要求。“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教育改革发展取得重要成就,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为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升。2015年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1024万人。学前教育加快发展,%。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高中阶段教育统筹推进,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7%。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稳步提升,%。继续教育参与人数不断增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年。素质教育扎实有效推进。坚持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高雅艺术、大健康阳光体育进校园活动等广泛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劳动教育、法治教育基地建设得到加强,少先队教育和活动方式不断创新,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顺利推进。素质教育更加深入人心,青少年学生得到健康成长。教育公平迈出坚实步伐。“十二五”期间,中央和省财政共投入资金235亿元,重点加强了农村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扩充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有序推进。困难学生资助力度进一步加大,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资助体系全覆盖,每年惠及学生达700余万人次。随迁子女就近入学和异地高考政策得到落实。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逐步建立。教育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所确定的7个方面20条改革举措全面推进。“三地三校”2[2]改革试点稳步开展。《江西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获教育部审核批准。普通高中均衡招生比例达70%。建立了公共财政扶持民办教育的政策,“十二五”。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长期从教教师荣誉制度。教育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孔子学院总数达10所,在赣留学生总规模达4000人。教育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十二五”全省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达3406亿元,比“十一五”,教育投入实现历史性突破。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47万余人次,新增特级教师448人(总量达917人)、“井冈学者”特聘教授17人(总量达30人),本土培养的中科院院士和长江学者实现零的突破,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出台《江西省教育督导规定》,核准66所公办高校章程,依法治教积极推进。出台《江西省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平安校园创建活动持续开展。教育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十二五”。建立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56个,进一步提升了高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高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获得省科学技术奖励212项,其中自然科学奖78项,%。南昌大学江风益教授获得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使我省在该奖项中实现了零的突破。高起点创建“江西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智库”,积极推动高校建立新型智库,为服务政府科学决策搭建了重要平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思想库、智囊团作用进一步显现。党的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建立省领导联系高校制度,高位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创先争优”、“群众路线”、“三严三实”等专题教育活动成果丰硕,在教育系统打造了一批基层党建品牌。完善向民办高校委派党委书记(督导专员)制度,有效地发挥了民办高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表1: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2010年2015年“十二五”指标完成情况规划目标完成情况学前教育幼儿在园人数(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