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1
文档名称:

【管理教学类】博士生的父母谈家庭教育.pdf

格式:pdf   页数:15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管理教学类】博士生的父母谈家庭教育.pdf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7/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管理教学类】博士生的父母谈家庭教育.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前言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有的父母如愿以偿,沉浸
在成功的幸福和自豪中;有的父母不仅没能如愿,甚至事与愿违,怨气横生,
怨这怨那就是不怨自己。自古以来“子不教父之过”,而大凡成功者,则身
后必有一位或多位成功的教育者。可以说,如愿以偿的父母多是家庭教育成
功的父母。
为了让更多的父母在培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多欣慰少遗憾,也为了使更
多的孩子学有所成,成为父母的骄傲,我们邀请百余位博士生的父母撰稿谈
自己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后择其优者汇集成这本书。这里有经验有教训,
有理论有实践,有警语有故事,夹叙夹议,谈事论理,使人看了不累,越看
越愿看;都是真人真事,实话实说,使人看了感到亲切,好像事情就发生在
自己身边,自己若想这么做也能做到,只是过去没想到。
本书篇幅不多,文字不长,但内容涉及到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既有对
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庭教育方法的应用和发扬光大,又有对现代西方国家成功
的家庭教育经验的借鉴和吸纳。特别是还涉及到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和不少父母遇到的一些困惑,诸如家庭教育的重点是知识教育还是思想品德
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什么关系?该不该让孩子参加一些辅导班?该
不该请家庭教师?该不该对孩子体罚打骂?等等,谈得入情入理,很有针对
性。书中撰文自述的博士生父母有的是教授、研究员、知名的作家、编辑,
也有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但由于亲身经历,所感甚深,因而写出来的文章,
无论在思想深度、心理分析、文化蓄蕴、人际沟通还是在智力开发、学习指
导、应试素质等各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感人之处,读后令人心灵震撼,颇受
启迪。
再过两年就迈入世纪了,那将是一个和平发展的世纪,充满竞争的世
纪。而在一切竞争中,人才的竞争是决定性的。高层次优秀人材的培养造就
将成为新世纪最迫切最现实的课题。良好的家庭教育将为高层次优秀人才的
培养造就奠定坚实的基础。家庭教育成功的父母将是高层次优秀人才的第一
任老师。愿每位父母都当好第一任老师,成为家庭教育成功的父母,为中华
民族的兴旺发达尽心竭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教育好!
编者
年月
谈家庭教育
与孩子一路同行
崔丽超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曾问他的父亲大仲马,哪本
书是他自己最得意的作品。这位写过《三个火枪手》、《基度山伯爵》等脍
炙人口作品的大仲马却脱口而出:“我最得意的作品,那就是你呀!”可见,
不论古今中外,人们对自己子女的成功,是最为看重,也最感自豪。这种因
子女成功而产生的“得意”,有时甚至超过因自己成功而体验到的快乐。中
国人自古便有重学的传统,父母们最迫切的愿望,便是子女学业有成。而博
士冠是学苑之花,更是许多父母对子女的最高期望。几乎每一位博士和博士
生的求学之路上,都有父母们用心香与思片编织的轻荫。这种充满挚爱与信
赖的轻荫是人世间任何东西都难以取代的,它既是在求学的沙漠中学子可以
望见的切近的目标,又是学子们在艰辛拼搏之余稍事休憩的绿洲。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有一子一女,儿子现在法国巴黎大学攻读博
士学位,对此,我是有深刻体验的。假如有人向我提出小仲马向其父提出的
问题,我想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做出同样内容的回答的。成功的子女确实是父
母最珍贵的得意之作。假如有人换一种问法,问我有什么“秘诀”使儿子能
顺利进入欧洲文化与学术大本营——巴黎大学攻读博士,我想我也会毫不犹
豫地回答:尽你所能,与你的孩子一路同行吧。生活会给你出乎意料的回报
的。
彩虹出自青山里
我的儿子金佳出生于年,童年是在距松花江不远的山乡度过的。当
年的生活是艰辛而又清苦的。我和丈夫属于老三届下乡知识青年中年龄最大
的“老高三”,当年温课备考甚至身体检查、填报高考志愿等都已经全部就
绪了,不料“文革”开始,升大学的梦想一夜间化为泡影,从此踏上了充满
坎坷的插队之路。也许是因为年龄较轻,也许是因为过于天真,我自下乡之
日起,就把“扎根农村”这句口号当了真,不像同时下乡的同伴们那样,把
返城当成唯一的生活目标。我下乡的地方很偏远,是小兴安岭余脉与松花江
交汇之处,临江有一带宽约二三十里的冲积平原,再往北便是绵延不绝的深
山密林。我所在的小山乡恰巧座落在平原尽头山峦隆起的半山腰上,早晨起
来如果天气清朗,可以在屋中望见远处白带似的松花江水,而黄昏时刻晚风
乍起,坐在小院里则可以听到村后大树林深沉的叶鸣声。说实在话,一些下
乡青年事后都喜欢把乡下描绘成可怕的地牢,苦不堪言,我却没有这种感觉。
我觉得这个名为“兴凤山”的小山村,山水清丽,民风淳厚,是极为可爱的。
我是确确实实做了在这里生活一辈子的准备的。几年以后,我结了婚,当上
了当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