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贷款分类偏离度和贷款质量迁徙度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5年4月
贷款分类偏离度
一、概念
贷款分类偏离度是指商业银行自身进行的贷款分类结果与实际情况产生差异的程度,简称贷款偏离度。
贷款分类偏离度指标的计算方法:
1、不良贷款比例相对偏离度=(检查确认的不良贷款比例/被检查机构自己确定的不良贷款比例-1)*100% ;
2、不良贷款比例绝对偏离度=检查确认的不良贷款比例-被检查机构自己确定的不良贷款比例的百分点。
从方便性与国际惯例方面考虑,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分类偏离度考核,银监会决定采用不良贷款比例绝对偏离度考核。
科学准确地对贷款质量进行分类是监管当局有效监管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严格进行贷款分类,如实反映准备金缺口,才能充足提取拨备,真实反映利润,准确计算资本充足率。
提高贷款分类准确性,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转变经营观念,完善内控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人员培训,准确进行贷款质量分类,真实反映信用风险状况。同时,银监会通过现场检查,测算各行贷款质量分类偏离度,据此采取进一步监管措施,提高贷款五级分类的准确性、真实性,提高贷款的质量。
贷款分类偏离度就是从数量方面判断商业银行分类的准确程度,防止出现商业银行报多少监管部门只能认多少的被动局面,以便对偏离度较大采取必要的监管措施。
二、为什么要进行贷款偏离度监测
抽样
(一)抽样检查的方法选择: 分层、PPS抽样法
(二)分层方法
首先,将所有客户分成有正常贷款客户层和没有正常贷款的客户层。
第二,在正常贷款客户层内分成法人客户和个人客户两层。
第三,在法人客户层和个人客户层内按照客户信用分类分成高信用客户层和其他客户层。如果没有信用分类信息,则直接进行第四个层次的分层。
第四,在高信用法人客户层和低信用法人客户层内按照正常贷款额大小分成若干层。由于个人客户的贷款总额差异不大,因此没有必要按照贷款额大小进一步分层。
(三) 抽样检查的样本量确定
按随机抽样理论,可根据置信区间、精度要求和样本的变异系数估算样本数量。
样本数量=(置信区间分位点*样本变异系数/相对精度)的平方*修正系数。
(四)样本量在各层之间的分配
采用内曼分配法进行样本分配。
(五)样本抽取
在最终层内按照PPS抽样方式抽取样本
(六)总量和方差估计量
使用分层抽样样本量计算公式如下:
抽样框
以调查总体中有贷款客户的部分信息组成抽样框。抽样框包括客户名称、唯一代码、地址信息、分类信息、规模信息等。唯一代码是指区分不同客户的唯一的代码信息;地址信息包括所有隶属信息;分类信息主要包括有利于分层的信息,例如,法人客户和个人客户的分类信息、客户的信用分类信息等;规模信息是指客户的贷款额信息,包括贷款总额、正常贷款总额和不良贷款总额。
四、2005年贷款分类偏离度抽样检查情况
抽样检查的范围为境内中资商业银行,具体包括:4家国有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11家城市商业银行和8家农村商业银行
个人贷款和法人贷款分别进行抽样检查和计算偏离度
如存在必查单位,由于其不符合抽样的基本要求,应当单独进行检查和计算偏离度
4家国有商业银行以省分行为中心进行PPS抽样,其他商业银行在总行统一进行PPS抽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