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doc

格式:doc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doc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5/12/3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实践意义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正在进行的新型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不但是解决已经进城的几亿农民工及其家属享受公平待遇问题,而且对于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对世界历史有影响的的大事。
  作为位于祖国西南部的集民族、边疆、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省份,云南省与全国同步实现新型城镇化,更是具有重大历史与现实意义的壮举。
一、影响世界的重大意义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曾说,21世纪初期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两件事,一个是新技术革命,另一个是中国的城市化。中国这场预计未来20年内由3亿农民移居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变革,将为中国转向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提振世界需求释放巨大动能。
 (一)我国的城镇化能够使地球上十几亿人迈入现代化行列,这本身就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近1/4,中国的稳定和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在实现社会公平、自然资源消耗、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等方面都起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的作用。马克思曾深刻指出:“一个民族内部的分工,首先引起工商劳动同农业劳动的分离,从而也引起城乡的分离和城乡利益的对立。分工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商业劳动同工业劳动的分离。同时,由于这些不同部门内部的分工,共同从事某种劳动的个人之间又形成不同的分工。这种种分工的相互关系取决于农业劳动、工业劳动和商业劳动的经营方式(父权制、奴隶制、等级、阶级)。在交往比较发达的条件下,同样的情况也会在各民族间的相互关系中出现。”我们总结了建国后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牢牢抓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路线,终于实现了国际的和平崛起。中国的和平崛起是以发展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利益共同体为基础的,具有全方位性和开放性,不以任何国家的衰败为前提。中国顺应历史发展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及时调整和转变发展战略,抓住发展战略机遇期,积极参与世界分工与竞争,不断发挥自身优势,朝实现国家的现代化目标不断前进,使14亿多的人民生活初步实现小康,国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这本身就是对人类历史的巨大贡献。
 (二)中国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中国曾经遭受西方列强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城市化和现代化只是不能实现的梦想。新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而来,是在一个非常差的底子上,而且是在常年战争的废墟上开始建设的。这一点与许多当年也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国家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发源于欧洲的工业革命向全球的扩张,是现代世界演进的方向,异质的其他民族除了调整自身,很难抵抗得住这种文明形态的挑战。于是,无论出于被动还是主动,欧洲之外的民族,最终都被卷入了世界历史的进程。而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世界的演进越来越呈现出新的特征,五彩缤纷文明之间的互动改变了单一化的趋势。历史逐渐由其最初的欧美主义特征,而越来越趋向世界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东方的复兴,成功实现了向现代社会和现代文明的转型,从世界的边缘渐渐向世界中心接近,日益共享人类一切文明的价值和发展的权利。中国的经济社会逐渐融入世界体系之中,正在成为多元化世界的重要一极。
  发展中国家根据自己的历史、人口、资源基础和外部环境,坚持结合国情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是后发展国家的最优选择。发展中国家应当坚决维护本国的利益,坚持文化、文明和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既不能盲目追随某种在其他国家取得成功的发展模式,也不能违背世界城镇化的一般规律,要正视自身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兴利除弊,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吸取一切人类发展的优秀成果,开发利用国际资源与市场,为自己所用。鉴于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许多相似性、共同性,中国现代化和城镇化的经验,给其他发展中国家树立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三)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中创造的一系列发展理论和发展理念是对人类发展理论的新贡献。
    实践需要理论指导,城镇化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西方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著名的现代化理论,其中涉及城镇化的理论就有城市带动农村理论,城乡二元经济理论,农民进城的城市拉动和农村推动理论,城市城镇的比较效益、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等等,卓有成效地指导了城市化发展。在中国城市化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已经创造出许多新鲜经验,并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