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前言引领教师的职业生活
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行的意义
作为今后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描绘了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历史征程,这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温家宝总理说:“以改革促发展。”这表明未来中国教育的主旋律是改革,《纲要》最重要的特点是瞄准了目前我国教育上所存在的问题,力图突破难题,进行创新,《纲要》的出台主要立足于解决教育公平、教育质量问题。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教育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颁布了以下的重要文献: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010年《关于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全球化已经影响到了教育,对人才的要求更高;人类发展观念发生转变,过去是单向的、只强调经济发展,现在有学者归纳出社会发展观等于国民幸福指数。国民幸福指数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政府的善治,二是经济的发展,三是文化教育的发展,四是环境保护。
一个最为简单且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人们普遍认为接受高等教育几乎是成功的必经之路的情况下,高考仍然充当着强大的指挥棒。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从学生、家长到老师、学校,包括地区教育管理机构的共识是,教育要向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的方向去努力。有学者感言:“经过重重考试进入大学的年轻人,在四年教育之后,常常既没有被获得灵魂上的解放,视野上的开阔,也没有获得基本的生存技能。于是,一个悖论出现了。我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社会,大多数人渴望通过考试来获得多一点的生存空间,但教育却成为我们社会最大的资源浪费…”
最迫切需要改革的是义务教育:调查显示,%的公众认为最迫切需要改革的是义务教育领域,%认为是高等教育。对于义务教育领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三成公众认为是优质资源分布不平衡问题;另外,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农村办学条件问题、乱收费以及学生课业负担重问题也均有较高的提及比例。
二、《纲要》也直接指出目前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紧急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新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城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的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
《纲要》中义务教育部分的主要问题:优质资源分布不均衡,择校问题严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农村学校基础薄弱,一些地方辍学问题突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不健全;对留守儿童关爱不够。
《纲要》出台的背景可以概括为:为推动教育的发展、适应国情的需要、更考虑了人民的需要、也顺应了国际发展的潮流。因此,重新审视教育理想,改善人才培养方式。
《纲要》对教师职业生活影响的认识:
,丰富职业角色内涵。
、领会规划纲要的主题精神,定位教师职业生活方向
第一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教师职业的涵义和特点
(一)教师职业的涵义
什么叫做职业?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
教师职业是什么呢?对教师职业的理解是比较复杂的。人们通常是用比较美好的词语句子来描述。例如人有三尊:君、父、师;有五圣:天、地、君、亲、师。又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其实,这些淡化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影响我们的职业心态。还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事实上,能让人类灵魂改变的不只是教师,一本书,一件小事,一个人,这些或许都能改善我们的灵魂。其实教师职业本身是一种奢望,是一种理想的追求,我们可以把它作为要求自己进步的一种标准,让自己保持一种平和、努力向上的一种理想的心态。在英语里面表示职业一般概念的有很多词汇,西方人认为教师是上帝的代言者,是天堂的引路人。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认识职业呢?
职业既是谋生的工具,同时也是人生的目的,更是人生价值的实现手段,是值得自己一生为之追求的人生理想和信念。
正如马斯洛心理理论:一、满足基本生活的需要(教书匠),二、满足爱的需要和自我价值实现(价值追求)。
如果仅停留在教书匠上是不够的。伟大的思想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