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缺铁性贫血2017定义铁缺乏分为:缺铁性红细胞生成(irondeficiencyerythropoiesis,IDE)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tanemia,IDA)贮铁耗竭(irondepletion,ID)因体内铁储备耗竭,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的贫血。流行病学最常见贫血婴幼、育龄妇女、青少年、妊娠状态铁的代谢-----分布铁的分布成年男性成年女性体内铁总量50~55mg/kg35~40mg/kg血红蛋白(hemoglobin)65%65%肌红蛋白(myoglobin)6%6%细胞酶类1%1%贮存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储存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700~1000mg200~400mg功能状态的铁铁的来源01part铁代谢外源性铁:从食物中摄取,~,孕、乳妇2-4mg/日肝、肉类、海带、木耳、香菇、豆类等。动物铁可吸收率为20%。植物铁可吸收率为1~7%。内源性铁:衰老或被破坏的红细胞,可吸收率为100%。病态情况下口服铁剂、肌注铁剂、静脉输血等铁的吸收02part铁代谢吸收部位:十二指肠和空肠上端吸收途径:血红素铁吸收途径:血红蛋白血红素酶解亚铁血红素携带蛋白1进入肠细胞(Fe2+)血红素氧化酶原卟啉二价铁二价铁吸收途径:三价铁Fe3+铁还原酶十二指肠细胞色素b亚铁(Fe2+)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进入小肠细胞膜铁转出蛋白1膜结合铁氧化酶赫菲斯蛋白Fe3+进入血浆铁的吸收03part铁代谢铁吸收率影响因素食物血红素铁不被络合,几乎不受食物其他成分影响非血红素铁:维生素C(Fe3+还原为Fe2+)动物性蛋白(可溶性复合物)人乳鞣酸(茶叶)多酚(茶叶,咖啡和某些豆科食物)植物性食品:三价羟化高铁可结合枸橼酸、乳酸、草酸等抑制吸收促进吸收铁的转运04part铁代谢运输形式:Fe3+-运铁蛋白(transferrin)铁进入细胞的方式:Fe3+运铁蛋白--幼红细胞或其他需铁组织细胞--(膜)运铁蛋白受体--内化(internalization)铁粒幼细胞:幼红细胞内的铁蛋白用普鲁士蓝染色时呈颗粒状,正常约占幼红细胞的50%(血浆)运铁蛋白受体浓度:与红系造血活性呈正相关,浓度升高是组织缺铁的敏感指标总铁结合力(totaliron-bindingcapacityTIBC):运铁蛋白能结合铁的数量正常情况下,只有1/3的运铁蛋白铁结合位点被占据,即运铁蛋白饱和度约为33%铁的代谢------转运PH>7时才结合转铁蛋白受体(TfR)PH<5Fe2+幼红细胞含有铁蛋白的幼RBC称为铁粒幼细胞IDA时骨髓中铁粒幼细胞<10%环形铁粒幼细胞是指含粗大深染的铁粒在10个以上,并环绕细胞核排列超过和周径2/3以上的幼RBC,如>15%见于铁粒幼/MDS-RAS铁的储存05part铁代谢储存形式铁蛋白(ferritin):去铁蛋白(apoferritin)+三价铁含铁血黄素(hemosiderin):组织标本铁染色后,光镜下可见阳性铁颗粒,可能是变性铁蛋白的聚合体或结晶体贮存部位: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血浆中微量铁蛋白:一项反映机体铁储备较敏感的实验室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