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2013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 杜甫诗三首教师.ppt

格式:ppt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3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 杜甫诗三首教师.ppt

上传人:yunde113 2014/2/1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3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 杜甫诗三首教师.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25课杜甫诗三首

《望岳》
作者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评价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誉为“诗圣”
作品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
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今属山东省)去探望当时任
兖州司马的父亲杜闲。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
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在这期间写的。
“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释。
答案:依次为远望泰山、近望泰山、细望泰山、极望泰山。
?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答案: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割’字奇”,品析“割”字,指出奇在何处。
答案:“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答案:写出泰山雄伟高峻的特点。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知识链接】

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在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山中的浮云一层层地生发出来,心胸因此得到洗涤,薄暮时分,归巢的山鸟正远远地从高空掠过,只有睁大眼睛才能看得清楚。一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峰,俯首一览,众山匍匐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首句设问,极言诗人初见泰山时兴奋不已,竟不知如何描绘,令人顿生悬念。次句作答,总写泰山地域广阔,以上两句远望。
第三句虚写,表面写造物主独钟泰山,赋以神秀之气,而实际上抒发了诗人内心感受,对泰山赏慕有加。第四句实写,极尽夸张之能事,写泰山山势之高峻。以上两句近望。
五、六句亦景亦情,情由景生。诗人的胸怀随泰山之云雾缭绕而激荡,眼界因极目仰望而为之开阔。以上两句细望。
七、八句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句,用在这里有深刻的含意: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唐肃宗至德元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之后,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一种说法是那娇艳的花也因感时伤别而泪水纵横,那无忧的鸟也一改往日动听的歌喉而发出让人惊心的啼叫。另一种说法是诗人伫立在娇艳的花旁,听着掠空而过的鸟儿婉转的啼叫,心里嗔怪它们的无情而流下了伤时恨别的泪水。这两种说法虽然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移情于物,一则触景生情,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