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读书报告一一《汤姆叔叔的小屋》比彻•斯托夫人(HarrietBeecherStowe1811-1896)美国女作家,生于康涅狄格州。父亲是著名牧师革曼•比彻。幼年因父亲关系颇受加尔文教派影响。青年时期因其叔父萨缪尔•福特的影响接受了自由主义信仰。她喜欢读司各特的浪漫小说,这在她后来的著作中有明显反映,1832年,她随全家迁往辛辛那提市,在一座女子学校教书,写了一些关于新英格兰生活的随笔。1836年,。其间,她访问了肯塔基州,目睹了那里奴隶的生活,这为她后來的小说提供了素材;她又受到父亲学校中强烈的反奴隶制情绪的影响。这种情绪成了她小说的基调。1850年,她随丈夫迁至缅因州,那里关于反奴隶制的讨论使她无比激动,于是利用空闲时间写出了《汤姆叔叔的小屋》(1852)0小说引起强烈反响,使她一举成名。为了反驳保守势力的攻击,1853年她发表了《(汤姆叔叔的小屋)题解》,引用法律、法院档案、报纸和私人信件等大量材料证明她的小说所揭露的事实。她的其他主要著作有:《徳雷徳,阴暗的大沼地的故事》(1856),《奥尔岛上的明珠M1862),《老镇上的人们》(1869),《粉色和白色的暴政》(1871),以及一些宗教诗,收入1867年出版的《宗教诗选》。她还写过一篇虚构的维护女权的论文《我妻子和我》(1871),今天常常被女权主义者引用。斯托夫人晚年主要住在佛罗里达,在《棕櫚叶》(1873)—书中描写了她在那里的宁静生活。1896年去世,算是一个长寿的文学大家了!一百四十多年前,我无法想象在美国的大地上那场罪孽的火海是怎样的情景,1861年也许对于我们来说是个没啥所谓的一年,但是对于美国的大土地却留下了一到深深的血迹。《汤姆叔叔的小屋》就是记述就是当时那段黑暗的故事,无情的披露了当时南方奴隶制度的残暴面目,激起了当时北方人民对于奴隶制度的极度愤怒,南北矛盾也随之尖锐,到了1864年美国的内战爆发。《汤姆叔叔的小屋》也因此被说成是美国南北内战的导火线之一。小说刚出版引起强烈反响,使她一举成名。为了反驳保守势力的攻击,1853年她发表了《(汤姆叔叔的小屋)题解》,引用法律、法院档案、报纸和私人信件等大量材料证明她的小说所揭露的事实。《汤姆叔叔的小屋》一书对于美国那段黑暗的黑奴血泪史深刻细致的描绘,《汤姆叔叔的小屋》独具匠心的描写了两个刚开始处境差不多的黑奴汤姆和小黑奴小哈利,当时随Z等待他们的确是不同的遭遇以及不同的结局。刚开始时,汤姆和小哈利都肯塔基州的一个庄园主下生活的很好,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庄园主因投机生意失败而负债累累,受人贩黑利的威胁而不得不卖给他汤姆和小哈利。小哈利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后连夜带着小哈利出走,而且中途在一个保护奴隶的村庄和丈夫不期而遇,最后在别人的帮助下逃到了加拿大,取得了自由。相对于小哈利,汤姆的遭遇就要悲剧的多了,在人犯的船上由于汤姆救了落水的伊娃而被女孩的父亲买作家奴,虽然父女两对汤姆很好但是好景总是不长,在汤姆即将获得自由时女孩父亲无辜被刺,汤姆又落到了残暴的庄园主雷格里手屮。在此期间雷格里让汤姆鞭打一个女奴,汤姆不肯就范于是被雷格里痛打一顿,可是汤姆毫无惧色,他仰望苍天,泪血交流,大声地说道:“你买下了我的肉体,却得不到的我的灵魂,我的灵魂不是属于你的。多么震撼的一句话,淋漓尽致的体现了汤姆高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