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刘伯山-古代徽州和谐社会的启示.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刘伯山-古代徽州和谐社会的启示.doc

上传人:ttteee8 2019/9/23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刘伯山-古代徽州和谐社会的启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代徽州和谐社会的启示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刘伯山和谐社会是一个平衡与稳定的社会,但这种平衡与稳定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与稳定;同时,和谐社会又具有一定的时空相对性,不同的国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社会和谐,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有不同的和谐社会一一和谐社会重在构建,它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创造的过程。历史上的徽州,从南宋以后就一直能够保持自己社会的稳定与繁荣,人们努力地追求社会的和谐,构建那个历史时期的和谐社会。当下我们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结与借鉴历史应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徽州和谐社会的三大基础和谐社会的构建是要有前捉与基础的。古代徽州社会之所以是个和谐社会至少是拥有了三个基础性的前提:其一是徽商的极大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一定的保障。管子说:“仓廩实而知礼节。”经济是一切社会稳定与健康发展的根本基础。徽州“介于万山丛中”,山多地少土瘠人稠,本土经济的主体千百年来都是赖以山林的山戊经济,“即富者无可耕之田”,一年的收入仅供三个月的支用,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于是,“天下之民寄命于农,徽民寄命于商。”南宋时徽商就开始崛起,Z后足迹遍天下,明清时期形成“无徽不成镇”的局面。财富大量输回了故里,带來和产牛了徽州本土的消费型经济,这就为徽州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经济的保证。其二是程朱理学影响极大,人们有一整套儒家价值观体系。徽州是"程朱阙里”,程朱理学尤其是朱熹的思想在徽州的影响至深至彻。正如清休宁《茗洲吴氏家典•序》中所说:“我新安为朱子桑梓之邦,宜读朱子之书,取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以邹鲁之风传子若孙也。”“一以郡先师朱子为归”,朱子思想是徽州民众强大的思想意识的支柱,传统儒家文化的价值观体系是徽州社会主流的价值观体系,它打造的是一个道徳的、诚信的和礼仪的社会。其三是法律法规相对完整,人们的契约意识很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有法律的,明代有明太祖朱元璋亲定《大明律》30卷,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正式颁布,它上承《唐律》,为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最有代表性的-部法典;清代最初有顺治四年(1647年)颁行的《大清律集解附例》30卷,之后几经修订,至乾隆五年(1740年)完成《钦定大清律例》47卷,为中国历代历朝法典发展最高阶段的标志。除此Z外,徽州各个宗族还都有族规家法,民间还有民间****惯法,它们是与国家的法律、条规一起共同构成了徽州人必须恪守的法律、法规体系。而历史上的徽州人,契约法律意识又很强,徽州社会又号称“契约社会”,至今仍大量遗存的徽州契约文书就是明证。徽州文书是历史上的徽州人在其具体的社会生产、生活与交往过程中为各自切身利益而形成的原始凭据、字据和记录,其之所以要产生,一方面是主体在维护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就是主体要追求文书的社会效用性,使它们具有凭证和依据的作用,这正如许多文书在正文结尾时所写“今欲有凭,立此文契存照”,“如有异说,凭此鸣官”等,而这一切都是靠社会的契约意识来维系。当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主义信念的坚持及新型社会价值观体系的建设、法律法规的健全及法制社会的培育,也应当具有基础的前提意义。二、徽州和谐社会处理的四个关系社会木身是人及人的各种关系的综合体。古代徽州人在构建和谐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