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心理科学 Psychologic址Science ZO07,30(4):847 一852
空间注意能够促进知觉表征进入工作记忆:
来自注意瞬脱的证据‘
张德玄,,2 邵丽萍“周晓林“2
(‘杭州师范大学基础医学部生理教研室,杭州,310036)(2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1 )
摘要本研究目的一是探讨外周空间线索能否促进知觉表征进人工作记忆,二是观察线索的信息性对该促进作用时间进程的影响。实验采
用注意瞬脱和空间线索结合的实验范式,考察不同信息性线索对目标识别的促进效应在注意瞬脱期间内外的变化。实验 1 和实
验2 分别采用了非信息性和信息性线索。结果显示:外周线索的促进效应在瞬脱期间内显著大于瞬脱期间外;非信息性线索和
信息性线索分别在较短和较长的线索一目标间隔下起促进效应。因此,外周线索能促进知觉表征进人工作记忆,而不同信息性
线索可能引发不同的注意机制,从而具有不同的促进效应。
关键词: 外周线索工作记忆注意瞬脱线索倍息性线索作用时间进程
1 引言索在六个色块消失后呈现,这时也观察到这种后线
索对回忆正确率的促进效应。因为这种后线索引导
注意与意识问题是当今认知神经科学的一个重的是对内在空间表征的注意定向,不涉及知觉的最
要课题。一般认为,客体从感觉刺激到进人意识的初加工,作者由此推论,线索的作用机制是促进知觉
加工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仁’一4〕。第一阶段是知觉加表征进人工作记忆,而不是促进早期的知觉加工。
工,该阶段形成的表征很不稳定,极易被后续的刺激但神经成像研究表明,后线索所引导的内在空间表
覆盖和破坏,只有进人第二阶段才能保持较长的时征上的注意转移与前线索所引导的外在空间注意转
间。第二阶段是知觉表征进人并保存于工作记忆的移虽然使用部分重叠的神经网络,但也有各自不同
过程,只有经过该阶段,表征才能被主观报告或决定的神经活动[‘5]。因此Schm idt等人〔‘41所观察到的
行为反应,即进人意识[’] 。知觉表征进人第二阶段前、后线索相似的效应不一定反映共同的作用机制,
受到注意控制和调节,其中的机制可称为注意门控空间线索能否在第二阶段促进客体表征进人工作记
或注意窗口〔‘,5一9]。本研究目的即在于探讨空间注忆,仍需进一步研究。
意对客体加工第二阶段的影响。本研究拟用注意瞬脱(attentionalblink,AB )范
在空间线索一目标任务〔‘”1中,如果突然闪现的式探讨该问题。注意瞬脱[16 〕是一种暂时性的注意
刺激(外周线索)出现在目标即将出现的位置上,则缺陷。被试在快速序列视觉呈现(R SV P )任务中搜
对目标刺激的反应速度就得到提高。一般认为,这索两个目标,当两个目标出现的时间差(tar ge ton se t
种外周线索的促进效应是由于空间注意提高了该局 asynchro ny,TOA )在 200 一500 毫秒内时,与TO A
部空间的知觉加工效率[”一‘”〕,但很少有人探讨空间大于500 毫秒时的情况相比,报告第二个目标(TZ )
注意对客体加工第二阶段的影响〔‘4〕。最近sc hm idt 的正确率明显降低,而第一个目标(T I) 的正确率保
等人〔‘4]首次探讨了外周空间线索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