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食品安全监管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doc

格式:doc   大小:40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食品安全监管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doc

上传人:读书之乐 2019/9/24 文件大小: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食品安全监管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食品安全监管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近年来,在市局党组正确领导下,全市质监系统牢牢抓住落实食品企业主体责任这条主线,着力强化生产监管,不断加大食品安全整顿,严厉查处生产加工环节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有效地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保证了全市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形势的基本稳定。为进一步做好全市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食品科认真研究分析,全面深入排查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和当前食品生产监管工作的风险,提出了下步工作重点,现汇报如下:一、存在的主要风险和隐患主要从我市的食品生产加工和我们的监管工作、外部环境三方面进行分析。(一)生产加工环节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1、获证企业数较多的产品截至2012年5月,我市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470家,有效证书数559张。其中肉制品、小麦粉、饮料、糕点四类产品的发证数量较多,共计263张,占获证总数的47%。这些都是获证企业多,消费量大,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掌握好此类产品的问题,控制住产品的风险,就可以较大程度地监管好全市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根据我们以往开展的专项整治、监督检验工作,以及外地发现的情况,这些产品存在以下安全问题和隐患:产品种类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肉制品微生物超标;肉源掺假;原料肉检验不规范。小麦粉原料小麦霉变;水份超标。饮料微生物超标;甘氨酸代替蛋白质;添加塑化剂。糕点微生物超标;所用食品添加剂品种多,复合食品添加剂只标明总名称。2、监督检验合格率较低的产品2011年省监督抽查共抽查我市食品520批次,合格437批次,%,实物合格472批次,%。食品市级监督抽查涉及糕点、饮料、蔬菜制品、原料乳粉和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的产品,共抽查125批次,经检验综合判定,合格95批次,%,产品实物质量合格82批次,%。综合分析,合格率较低的前5类产品是:白酒、蔬菜制品、方便食品、罐头、食醋。通过监督检验的数据分析,不合格比例较高的项目为标签、水分、微生物(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菌)、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白剂、着色剂)。对合格率较低的产品,以及导致不合格的产品标识标注、生产过程中对水分和微生物的控制,以及使用食品添加剂等是我们以后开展专项整治和监督检验的重点内容。3、乳制品乳制品由于产品本身的特点和产业政策限制,我市获证企业有两家,虽然数量不多,但自三聚氢胺事件以来,乳制品备受关注,对乳制品企业的要求也高于其它食品企业,所以乳制品作为高风险产品,是监管重点。4、区域性重点食品肉制品:主要集中在辛县,辛县共有肉制品获证企业43家(全市共96家),风险主要在于,一是企业对原材料把关不严,致使原料中带入不应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二是标识标注不正确;三是企业生产条件、卫生条件比较差。阿胶系列产品:主要集中在同仁县,共有阿胶系列产品26家(全市28家),风险主要在于一是企业获得的食品的生产许可证,却以保健品销售;二是超范围使用“QS”标志。如在一些不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阿胶颗粒等产品上加贴“QS”标志;三是所用阿胶原料是否证件齐全,质量合格。小麦粉:主要集中在凤凰区,凤凰区小麦粉获证企业共15家(全市共70家),明显的成效是自国家禁止使用增白剂以来,今年抽查均未检出增白剂,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