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记者的故事.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记者的故事.doc

上传人:cx545616 2019/9/25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记者的故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在国外,记者被认为是高危险职业的从业人员。因为他们要经常出入炮火纷飞的交火战场、动荡不安的热点地区,危机四伏的事故现场,所以他们只能把性命系于弦上。特别是那些摄影和电视记者,他们呈现给读者、观众的画面有多么惊心动魄,他们自己就处在多么惊心动魄的危险境地之中。    而在国内,由于观众看惯了没完没了的会议新闻和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人情稿”、“关系稿”,觉得记者是个很舒服的职业。    一位记者曾发表过一篇文章,想通过浙江省温州市对记者接待方式的转变,表明这个地方观念的进步。文章的题目是:大报记者在温州的“遭遇”。他们“遭遇”是什么呢?被采访单位没有去机场迎接,采访时没有专车,只有陪同人员拦的出租车;吃饭也只是一般的工作餐。这位记者对这样的改革深表赞同,并感慨道:这种接待方式,在他11年的记者生涯中,是仅有的一次。透过这篇文章,人们可以想象一些记者是怎样采访的。    这位记者的“遭遇”,如果是《焦点访谈》记者遇到了,简直就是非常高的“待遇”了。只要不设置重重障碍,不胡说八道、信口雌黄,不进行暴力围攻,甚至只要不东躲西藏玩“挪移***”,能让记者找得着人,就足以让记者千恩万谢了。如果采访中,对方能给记者一杯白开水,那是运气;如果能派一部车配合采访,那是造化;如果还有午餐(哪怕是方便面),那简直就令记者惶恐了。至于让对方包吃、包住、包玩,甚至再带点礼品回来,记者想都不想,因为《焦点访谈》有严格的制度规定,这些行为在绝对禁止之列,记者采访活动中的一切开支,均由电视台承担。    很多业内的同行都说:“你们《焦点访谈》整天‘骂人’,还要人给好脸色?”    《焦点访谈》的每一位从业者,在努力实现一个真正新闻记者的价值。这就需要付出,需要面对危险。采访中的麻烦是家常便饭,采访之外,《焦点访谈》的记者也时常遇险。  飞机长期不出事,心里反而不踏实  一般说来,《焦点访谈》的编辑一个月要外出采访两次,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焦点访谈》人员出差一般都乘坐飞机。这样,他们一个月要坐四趟飞机。至于摄像记者,他们陪某位编辑拍完一期节目,回到北京后,往往又要陪另外的编辑外出采访。因此,他们乘飞机的次数更多。除了航空公司的机组人员和一些大公司的商务人员,《焦点访谈》的编辑、记者,可能是乘飞机最频繁的群体了。   坐飞机本是比较舒服的旅行方式,但经常飞行,那种“脚踏不着实地”的感觉却并不舒服。《焦点访谈》的记者经历过飞机遭遇恶劣气候时上下颠簸的难熬;经历过飞机故障刚升空又返回的恐惧。由于飞机事故有一定的概率,《焦点访谈》记者往往养成一种不正常的心态:如果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世界航空业太平无事,心里就不踏实。一次,《焦点访谈》记者孙杰为拍一个45分钟的节目,要在15天之内采访青岛、武汉、广州、万县、重庆、成都、上海等7个城市,几乎每天都得拎着行李往机场跑。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民航各公司都保持着安全飞行的记录。孙杰有种预感,总觉得该“出事”了。果然,一架飞机在深圳冲出跑道,所幸没有人员死亡。有了出事的记录,摄制组一行人才算“踏实”下来。  缝了11针又被拆开重缝了16针    天上飞心里紧张,地上跑也不轻松。    《焦点访谈》报道的事件,有很多发生在偏僻的农村、山区、交通不便。记者常常在飞到省会城市后,还要坐车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才能抵达采访目的地。《焦点访谈》记者经常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