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节大气污染防治
目前国务院已责成环保部牵头,就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全国水污染防治和全国农村环境保护三项内容,拟定有关行动计划。
周部长认为,全世界有三种不同的环境治理导向:一是以污染因素控制为导向,就是现在对氨氮等四项主要污染物的控制;二是以环境质量控制为导向;三是以环境风险防范为导向。
“我们现在还处在以控制污染因素为导向的阶段。,我国已经开始进入以环境质量控制为导向的新阶段。”周生贤表示,本届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要做好三件事:第一,;第二,以清洁水为重点的水的污染防治治理;第三,以农村环保和土壤污染为主的专项行动。
首先是控制产能过剩,两高一资,特别是钢铁、水泥、平板玻璃、氧化铝等高排放行业。“中央决心很大。”周生贤表示。第二是实行能源结构调整;第三是在控煤的同时增加其他清洁能源,如风能、水能等。“中国当前环境问题特点是煤烟型,任何环境问题都与烧煤有关系。所以限煤增气多用电,将减少污染。”周生贤说。第四是在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同时,提高机动车油品质量。初步考虑,机动车排放标准将从国四全面提高到国五,油品质量标准将从国三普遍提高到国四。第五,则是实行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
一、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当前我国大气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在传统煤烟型污染尚未得到控制的情况下,以臭氧、细颗粒物()和酸雨为特征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区域内空气重污染现象大范围同时出现的频次日益增多,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威胁到人民的身体健康。
“十一五”期间通过实施减排措施,大幅度推进治污工程建设,全国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基本得到控制,环境恶化趋势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总体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以化学需氧量为代表的水体有机污染尚未解决,部分水域富营养化问题突出;酸雨污染未得到有效缓解,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转化形成的细颗粒物污染加重,光化学烟雾频繁发生,许多城市和区域呈现复合型大气污染的严峻态势。
    据政府部门预测,"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将继续推进,%,煤炭消费量将增长30%以上,汽车保有量将是10年的2倍。按目前污染控制力度,将新增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量分别达759万吨、400万吨、103万吨,占2010年排放量的40%、22%、23%。一方面,随着除尘、脱硫事业的不断深入,脱硝事业的逐渐发展,减排空间日益缩减;同时,对细颗粒物贡献较大的挥发性有机物的控制仍处于起步阶段,现有污染控制力度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迫切需求。因此,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改善严重的大气污染现状是系统性工程。而今年1-3月,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被雾霾笼罩,部分地区出现连续40天的雾霾天气,雾霾天气其实为严重大气污染现状的主要表征。
2013年以来,我国大部分城市遭遇严重雾霾天气,相关大气治理政策频出。在1月召开的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环保部明确了主要污染物减排、、深化重点流域综合防治、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等重点工作。今年“两会”期间,针对雾霾问题,、实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在重点区域实施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等。国家严格控制大气污染物新增量,以倒逼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技术进步,这也是大气领域第一次限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随着雾霾天气越发严重,将环境治理考核指标与政绩考核挂钩已刻不容缓。受雾霾天气影响,大气污染防治的行动计划有望最先出台,随着政策进一步清晰,市场焦点将转移至水污染和全国农村环保领域。
《行动计划》将全国分为重点区域和非重点区域,并对京津冀、长三角、,其中京津冀地区目标最严,因为该区域大气污染最严重。”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金南对本报记者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比如上海初定2017年的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20%。
由环保部牵头的《全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近期有望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重新制定的行动计划的要点是:
1. 治污范围由重点区域扩大至全国,覆盖面更广;
2. 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纳入政府约束性考核指标;
3. 明确提出大气治污总投入金额超过万亿;
4. 重点区域治污标准提高。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日前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上透露,由环保部牵头制定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于7月底8月初全文公布。行动计划一共分十条,包括35块,主要有五个方面内容。其中,对于控制钢铁、水泥等行业的产能过剩,此次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