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维普资讯
馑修身
书法艺术毫
王书广
书法一词最早见诸春秋时期,当时书法的含义对于初学者都很重要,不可偏废。南宋姜夔在《续书
很狭窄,主要指著书立说。如孔子作《春秋》言孔子谱》中说唐太宗云:“皆须是古人名笔,置于几案,悬
书法。《左传》记载“孔子日:董狐之良史也,书法不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用笔之理,然后可以摹临。”
隐。”另外在《史记·孝武帝》中说:“其言命日之书这里的“谛观”就是读贴,看来古人对读贴是很看重
法,其所谓世俗之所知也。”唐代以后中国的书法蓬的。
勃发展,这时书法的含义有了全新的解释,书法的临贴不但要掌握宇的结构,同时还可以体查书
内涵也宽泛了,书法的专著也火了起来,著名的书法的笔法和神韵。初学者要老老实实临贴,一笔一
法理论著作有唐朝张怀懂的《书断》,孙过庭的《书画力求神似,不要掺杂自己的笔画,力求做到“无
谱》等。宋朝以后各种书法论著如雨后春笋,浩浩荡我”。在临贴一段时间后,可以多临几种书体,然后
荡。通过自己的提炼综合,结合碑贴注入自己的笔画风
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后,对书法一词格,这个阶段就是“有我”了。“无我”时不要“有我”,
的含义争论始终未停。有人说书法是抽象艺术,有“有我”时不可“无我”。最后是“脱它”,‘‘脱它”是指
人说书法是具体艺术,两者争执不下。后又有人说脱贴,在临贴成熟以后,要试着脱贴,试着创新,形
书法是点线艺术, 书法的每个字是由点和线组成成自己的东西。入贴难,脱贴更难,再难也要脱贴。
的,这种形象提法,开始大家还认可,后来仔细推敲常听有人说某人临贴真好,真象。我认为初学阶段
觉得也有不妥,因为中国画、油画等都离不开点线临的象可以,高级阶段必须脱贴,否则就丧失了自
艺术,如果把书法定为点线艺术容易与绘画混淆。己应有的风格,书坛里就找不到自己了,如果临贴
我认为,“书法”是利用笔墨纸砚把汉字进行排年过半百还出不来,那就是永遭灭顶了。在中国书
列组合,提炼升华的艺术创作过程。从字面上讲,书法历史上,凡是书法大师都是靠创体流传千古的,
法含盖两层意思书是指书写,写字人人都会;法是没有靠临贴形似而出名的,临人家的贴,是给人家
指书法的规范、法度、法帖。书写较为容易,法度就做广告,不是你自己的东西。人家在书坛有地位,不
不好掌握了。中国书法的法,不像现行的法规、法等于你在书坛里有地位, 到头来是给人家做嫁衣
律,有现成的条文,可操作性强。书法的法比较抽裳。
象、凌乱、不好捉摸,只能依据先人传下来的碑帖, 临贴不要泥古,古人的碑贴年代久远,而大部
从中悟法,悟到得道,悟不到将被历史淘汰。在中国分碑贴,带有刻工的思路,从碑贴上看我们发现不
书法历史的长河里人才济济,但留下碑帖的寥寥无了古人用什么笔,用什么纸,怎样执笔、起笔、落笔,
几,而留名的书法家大多是有经济实力、政治实力萦带呼应。这样就给我们临摹带来难度和不确定
的官员和豪门。千千万万个民间书法精英,他们的性。临古人碑贴要用辩证的科学态度。唐人张怀萑
精品已经遗失泯灭。如果中国历史上民间书法精英在《书断》评论王羲之书法中说:“增损古法,裁成今
的作品都能保留下来,中国的书法名人录,可能会体。”这个“增损”就是对古法采取了科学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