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一”学说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影响.pdf

格式:pdf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一”学说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影响.pdf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10/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一”学说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影响.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管子学刊 200 1年第 3 期
古代学术思潮
“天人合一”学说对中国
古代科学技术的影响
杨金云
(中共淄博市委党校,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天人合一”是一个以宇宙观为主休的涵义复杂的命题。“夭人合一”自然观作为长期居于中国古代科
投中心的观念或思想,使中国古代科技无论是在思维指向_. 还是在理论建树上,走上了与西方科技发展完全不同
的道路,表现出自身固有的特点。中国古代科技辉煌成就的取得,固然与多种因素有关,但“天人合一”自然观无
疑作出过重要贡献。
1 关健词] 天人合一; 中国; 古代科技; 影响
[ 中图分类号] B2 [文欲标只码〕 I文章编号] 1002- 382(200103- 0072-0 4
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古代哲学从其肇始之初,便
切人了对天人关系的探讨,并且这类探讨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哲学史。在对这个问题的
探讨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宇宙系统论—“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宇宙系统论
渗透在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之中,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今天来研究“天人
合一’,这个哲学命题,对于我们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渊源,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
在本质,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夭人合一,’—一个以宇宙观为主体的涵义复杂的命题
宇宙观是人们对世界的存在及存在形式的基本认识,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最基本的
观念,是最高层次上的一个精神现象。宇宙观最根本的问题是: 一、宇宙的本原楚什
么? 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怎样的? 中国古代的哲人们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众说纷
纭,莫衷一是。但纵观中国古典哲学史,占主导地位,起支配作用的回答: 前一个是
“道,后一个是“天人合一”。
对于天人关系的关注,从中国最古老的哲学著作《周易》就开始了“立天之道,曰
阴日阳,立地之道,日柔日刚; 立人之道,曰仁日义,兼三才而两之。”( 《周易·说卦
传》) 天为阴阳相生,地为刚柔相济,人则仁义相成。天、地、人谓之三才。而三才之
道相通,都是“两之”,即因对立而统一。无地人并列,天与人相通。喊周易》以阴阳八
卦及卦交辞为形式构筑了一个天、地、人三位一体的世界图式。其卦艾辞,人事其表,
星象其理,星象以人事的面目出现,人事以星象为依托。两者浑然一体而不可分。将天
【收稿日期 2 00 1-0 3-0 1
「作者简介杨金云(( 1954- ),女,山东淄川人. 中共M fg市委党校副教授。
万方数据
道、地道、人道合为一个整体,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天人合一的体系。这种思想,各家亦
有论述: 孔子云“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人可以“知天命”,知天命
后就能“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因为人心与天道相通了。《中庸》论道:
“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 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
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下化育,而以赞天下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参即叁,
与天地参,即与天地并列为三。人由立诚,尽性而达到赞天下之化育,人心与天道就相
通了,天人即合于一了。孟子也论道: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人
心与天道相通,故“存其心,养其性,以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