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保健品市场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36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保健品市场分析.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9/29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保健品市场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保健行业现状中国现代保健品市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保健品行业的缓慢起步和迅速崛起,代表事件是福建杨振华851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第二阶段是90年代,保健品行业开始进入恶性膨胀和无序竞争的阶段,代表事件是三株和太阳神等保健行业领军企业的迅速崛起和消亡;第三阶段是进入21世纪以来保健行业重新洗牌和逐步寻求标准规范的几起几落。从80年代到90年代末,保健品市场容量一直都在增长,并且在2000年保健品市场规模达到500亿元,达到辉煌的顶峰。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保健品市场则迅速转入低迷,2001年、2002年销售额分别下降了43%%,2002年销售额仅为200亿元。直到2003年突然到来的非典,才让人们重新开始重视保健,促使保健品行业开始回暖,整体销售额达到300亿元;2004年市场延续了2003年的上升趋势,增长率达到13%,销售额为340亿元;2005年保健食品市场份额为470亿元。但是在2006年,再次出现了负增长情况,销售额只有450亿。保健品行业的市场份额在6年里并没有得到增长,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或者说从2000年到2006年总体销售额刚好回到了原点。中国保健品生产企业从80年代的不到100家发展到今天的5000多家,其中中小型企业占绝大多数,大型企业极少。%;投资总额在1亿元以下5000万元以上的中型企业占38%。%,%。%。并且保健品行业的企业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各领风骚三五年,如脑黄金,三株,太阳神,都是在短时间内在全国或区域范围内获得极高的知名度和销售额,但是又很快从人们视野中消失,如同烟花一般转瞬即逝。而相关调查显示,登记在册的中国保健品企业中,存活15年以上的仅有5家。保健品市场四大跟风现象“每天两粒深海鱼油,提高记忆力,降低高血脂。”“要想人不老,多用螺旋藻。”……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各种保健品广告开始在电视、广播中“狂轰滥炸”,人们对保健品的追逐也在随着广告词的更替而不断变化。一项专门针对中国保健品市场进行的大规模调查报告指出,近20年来,四类保健品在中国市场上曾风靡一时,受到人们普遍欢迎。对此,《生命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国保健协会秘书长徐华锋、上海华东医院营养科主任营养师陈霞飞、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品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助消化抗疲劳保健品。这一类保健品最早出现在中国市场上,早期家喻户晓的“太阳神”、“三株口服液”、“昂立一号”都打出了调节肠胃道功能、促进消化、提高免疫力、抵抗疲劳的招牌。一时间,全国掀起了购买热潮。资料显示,1993年,太阳神的营业额高达13亿元;三株在全国所有大城市、省会城市和绝大部分地级市注册了600个子公司,在县、乡有2000个办事处,行销人员总数超过15万。补血补脑类保健食品。“有一段时期,仿佛整个中国的人都在贫血,都在失眠健忘。”这是美国一位全球保健品市场分析专家在其报告中所说的。的确,从“红桃K”到“血尔”、“朴雪”,从“安神补脑液”到“脑黄金”、“脑白金”,大人小孩,男女老少都在补血补脑。“中国农村地区贫血率的确比较高,与饮食营养密切相关。”陈霞飞说,但这不是单纯用保健品就能解决的,需提高整体饮食水平和营养意识。排毒减肥类保健产品。减肥保健品是每年夏天的保健品市场主角。尤其近两年,“清肠道,润肠毒,减油脂”的保健品在市场上大行其道。记者在王府井大街一家药店的保健品柜台看到,各种减肥、排毒类保健品占据了2/3,大宣传广告吸引着许多人上前咨询购买。补维生素和钙类保健品。根据中国营养与保健品食品分会的统计,现在补钙类保健品在中国最受欢迎,销售额超过68亿人民币,各种维生素也名列前茅。“现在补钙的理念深入人心,这与政府倡导和媒体宣传都有很大关系,所以几乎家家户户都放着一瓶钙。”徐华锋说,事实并非人人都缺钙。人们为何盲目跟风除了上面这些全国规模的保健品跟风现象,像鱼肝油、蛋白粉、螺旋藻、阿胶、灵芝等都风靡一时。记者在10家药店及商场保健品专柜随机调查了30名购买者,八***表示看到别人用或者听了广告宣传就会购买。《生命时报》进行的网络调查也显示,被问及购买保健品的目的时,80%的人表示是为了“强身健体”,10%的人希望“通过保健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而且,大部分人服用保健品之前都没有征求医生的意见。那么,人们买保健品为何爱跟风?专家分析有两大原因。一是消费者缺乏理性鉴别能力,对保健品的认识存在误区。徐华锋指出,首先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保健品有百利而无一害,全家老少都能吃,而且吃得越多越好。其次,还有些人希望保健品能治病,把它当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