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游客与中国形象中国人的钱袋子向世界敞开了。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日前发表声明,中国人2012年在海外旅游消费达1020亿美元,创下历史纪录,比2011年增长了40%。中国已超越美国等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际旅游消费国。2000年~2012年间,中国海外旅游的游客人数从1000万增加到了8300万,其旅游消费额增长了近8倍。这一数据的背后是中国全球第一的人口规模,更是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引领者的地位,也如世界旅游组织所言代表着中国中产阶级、新富阶层的崛起。中国成为第一大国际旅游消费国,意味着在旅游业成为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产业的当下,中国客已然成为旅游业中的明星,而同时,这种明星地位,也因其国际旅游消费的一举一动势必被关注、被解构、被投射至国家形象。在今天,伴随中国快速发展的一道难题是,中国该如何向世界阐释、树立自己的形象。从中企走出去的屡受掣肘,到文化走出去的孔子学院频遭争议,再到外交、军事上面临的称霸论与威胁论,中国在提升国家形象上的官方努力收效甚微。因此相较那些带有国家背景的,能有效代表、阐释中国形象的就莫过于那些走出国门与异国民众直接接触的中国客了。然而,近些年来中国游客的形象却有些负面。汇丰银行2012年9月的一份报告表明,中国人购买了全球25%的奢侈品。而对于更高端的“奢侈品”――房子,中国人也毫不手软。中国炒房客进军美国、澳大利亚的消息时不时见诸报端,大陆人近水楼台到香港炒房则早已算不上新闻了。在全球经济疲软的当下,“富得流油”、跑到海外大把花钱的中国人,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有钱、大手笔、爱炫富、疯狂购物――这是中国客在海外给人留下的印象。这给他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与面子上的尊重,却也惹来不少麻烦。仅在法国,据中国驻法使馆消息,去年法国发生了2500多起针对华人的盗抢案。看来,华人成了犯罪分子眼中的目标。而另一方面,与金钱上的慷慨相比,一些中国客的低素质显得不那么和谐。帕劳海滩上的中华烟盒,海外古迹上的“到此一游”,以及无数的对中国客随地吐痰、踩踏草坪的抱怨显然,中国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