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农村中小学生环保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一、国内外环保研究现状: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赖以生存的有限资源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人类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可持续发展就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要和发展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和发展的能力。这就是要开辟一条人类与自然既和谐共存和发展,又满足人类生存需要,并不断改善生活质量的发展途径。它要求一个国家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等自然资源,经济技术体系的生产资料都必须是可以再生的;而且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有害物资或者不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任何产物和废物都是物质循环中下一个环节的原料。从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环境保护。因此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我曾经指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自60年代环境教育逐渐受到国际社会和各界的重视以来,1965年德国的基尔大学的教育大会,1972年的斯得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975年10月的贝尔格莱德国际环境教育界研讨会,1977年10月的第比利斯首届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以及1992年4月的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都讨论了环境教育问题,并对环境教育的定义作了一些探讨。总结历次国际环境会议的精神,国内很多人比较认同的观点是:环境教育是以跨学科活动为特征,以唤起受教育者的环境意识,使他们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发展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与态度的一门教育科学。环境教育的一个根本目标,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深切地感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形成较强的环保意识,以便自觉地从全局利益出发,关心地球环境,为保护环境作出贡献。环境意识包含认识意识和参与意识。认识意识是指人类不断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进行的社会活动,既利用了自然也改善了自然,又对自然环境产生污染和破坏。而这些活动现象在人的头脑中形成一种反映和认识,这种对环境能动地反映和认识,被称为环境意识,如将这些认识意识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则称之为参与意识。环保意识是建立在良好的环境意识之上的。保护环境、热爱环境、建设环境,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之一。环境意识不仅是现代科学知识和道德行为规范的综合,又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必然。二、环境现状: 一、 水污染。目前中国正面临的不得不解决的最可怕的环境危机之一是缺水和水污染。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 153个国家中居第 88 位。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 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 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 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 115 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 40%。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未来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形势依然严峻。二、 大气污染中国大气污染的程度和危害度丝毫不亚于我国的水体污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污染:1、二氧化硫。中国的资源消耗主要以煤炭为主,随着煤炭消耗量的增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急剧上升,由二氧化硫排放引起得酸雨污染范围也不断扩大,直接造成我国粮食、素菜和水果减产,林木死亡,土壤和水体酸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甚至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造成人群死亡率增加。2、烟尘、粉尘。烟尘的主要排放源也是火电厂和工业锅炉,由于我国目前许多电厂使用的大多为低效除尘器,因此烟尘排放量居高不下,严重危害大气环境。3、机动车排气污染。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近年来数量增长迅速,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此外汽车排放的铅也是城市空气中重要的污染物。铅的排放对居住在城市的居民身体健康将造成严重威胁。三、固体废弃物污染目前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持续增长,工业固体废物每年增长 7%,城市生活垃圾每年增长 4%;而对于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又明显不足,大部分危险废物处于低水平综合利用或简单储存状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仅达到 20%左右。并且老的固体废物造成的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新问题接踵而来:废弃电器产品等新型固体废物不断增长,农村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室内环境污染自然环境污染固然不可小视,但室内环境污染同样威胁着人类健康。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建筑、装饰装修、家具和现代家电与办公器材造成室内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由此产生的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波及静电干扰、紫外线辐射等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现状统计显示,中国每年有 11 万人死于室内污染,几乎所有新装修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