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做人的故事读后感.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做人的故事读后感.doc

上传人:raojun00001 2019/10/1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做人的故事读后感.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做人的故事读后感做人的故事用文艺的形式阐述道德教育问题,在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做人的故事读后感,欢迎阅读。做人的故事读后感一想想自己迈上教师行业已有十二年,有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也略知一二,但从来没有详细拜读过他的大作。利用这次暑假,我在网上认真学习了他的教育观点,并细心的阅读了他撰写的《做人的故事》一书,从中感受到了“苏霍姆林斯基”语言的丰富,文笔的优美。《成长的故事》这本书共分为八个部分,分别是“美——生活的快乐”、“人——这是精神的力量”、“人——最高的价值”、“尊敬和尊重长者”、“通向思维源泉之路”、“保持人类自己的本色”、“劳动、幸福和义务的和谐”、“培养自己的同情心和敏感性”。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用文艺的形式阐述道德教育问题。例如书中的小故事《嘲笑老奶奶》。有一天孩子在操场上踢球。他们玩得很开心,很快活。一位很老的老奶奶从操场旁走过。她眼神不好,走得很慢,用拐棍探索着路。有一个孩子扔出了一个球,球正好滚到了老奶奶的脚下,碰到了她的拐棍,拐棍从她的手中掉到了地上。老奶奶停下来,不知所措,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她弯下了身,寻找着拐棍,而拐棍早已飞得老远了。老奶奶看不见它。孩子们笑着,而老奶奶站在那里哭。谁也没有想到他们在这一时刻正在做着一件大坏事,这就是一个人嘲弄另一个人。还有《为什么奶奶走了》三年级的小学生玛里卡要去上学,妈妈在为她准备。她为玛里卡熨裙子并帮她穿好裙子。然后给玛里卡戴好红领巾,小姑娘不久前才加入少先队。然后又帮玛里卡穿好红皮鞋。玛里卡不喜欢红皮鞋,她说:“我想穿绿皮鞋。”妈妈给了她绿皮鞋并帮她穿好。但绿皮鞋也不合小姑娘的心意。她脱下了绿皮鞋,对妈妈说:“我想穿黑皮鞋。”妈妈递给了她黑皮鞋并帮她穿好。奶奶做在窗旁。她看着玛里卡,摇了摇头。当玛里卡说黑皮鞋她也不喜欢时奶奶沉重的叹了口气,走出了屋子。为什么奶奶走了?作者使用的语言亲切、朴实、具有儿童韵味。那抒情的语调、诗一般的风格,缓和了个别作品直接的教诲和道德说教的味道,更多的留给人思索的余地!“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然的、和谐的才是最美的。儿童周围的世界,首先就是那包含无穷现象和无限美的大自然的世界。这个大自然是儿童理性的永恒源泉。所以“美——生活的快乐”这部分内容在本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者深信,揭示多姿多彩的、引人入胜的自然界的小艺术作品,其使命不仅要发展儿童的认识兴趣,还要产生一股触及教育过程的许多方面的强大的教育力量。比如《我们拯救了小云雀》我们在小麦地里找到了一个小云雀窝,在窝里有五只小云雀。他们还不会飞。明天收割机就要来割麦了。我们看着小鸟,而一只大云雀在我们的头上飞来飞去,我们捧起了小鸟藏身的窝,把鸟窝转移到了绿色的粟子地里,粟子离收割的时间还早着呢。我们走回家去,看见一只大云雀飞进了鸟窝。它在那里坐了好长时间。然后,他出来了,快乐的唱着歌飞向了蓝天,它是在告诉我们:“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孩子!”作者从自然界的事物着手,从平常得再也不能平常的童趣入手,引导孩子要善良的对待所有的生灵,所有的小动物,要与自然界的万物和睦相处,不正是我们今天提倡的保护生态环境吗?想想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就是具有超前的意识!又如《为了蝴蝶不被刺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