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王阳明心学思想的诗化摘要:王阳明的诗歌创作与其心学思想是相呼应的,通过对其诗歌的剖析可以深入理解他的心学思想,借助诗歌这一载体,王阳明将其心学思想中的“心”、“意”、“知”、“物”概念通过诗歌呈现出来,其心学思想的递进过程正是其诗歌内容的表达向度。本文通过对其诗歌的独到分析,揭示王阳明哲学与文学、儒学与佛道思想的循环交汇与构架转移。关键词:王阳明;诗歌;心学;儒释道王阳明的人品与文格,《四库全书·王文成全书总目录提要》评日:“守仁勋业气节,卓然见诸施行。而为文博大昌达,诗亦秀逸有致。不独事功可称,其文章亦自足传世也。”在明代诗歌创作以复古为习尚的大环境下,王阳明不仅提出了致良知、四句教等哲学观点,也创作了诸多以其哲学观点为根柢的诗文作品,其诗歌创作无疑亦沾染了其哲学思想的吉光片羽,最真的哲学是最伟大的诗人之最好的素材,“诗人最后的地位必须由他诗中所表现的哲学及其表现程度如何来评定。”(欧立德《诗与宣传》poetryandpropaganda)王阳明曾自称“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寄正宪男手墨二卷》,《全集》卷二十六)他作诗感慨:“乾坤由我在,安用他求为?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年谱三》,《全集》卷三十五)梁启超评曰:不欺良知一语,王学之精髓尽于是矣。关于其哲学观点影响其诗歌创作,左东岭有文亦称“由于王阳明的诗学观念是建立在其良知说的基础之上的,必然带有浓厚的心学色彩。”在《传习录》...中,王阳明强调了心理干预的重要性,以“物”为载体,连缀其心学思想中的几个概念:“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皆所以修身而格物者。其所用力,实可见之地。故格物者,格其心之物也,格其意之物也,格其知之物也。”(《答罗整庵少宰书》《传习录》卷中)王阳明的诗歌创作也践行着由”心“悟“意”入“知”至“物”的理念,内化与外达兼备,借诗歌以抒发哲理『青思,因其哲学观点的高屋建瓴而使其诗歌呈现出深邃的境界。“儒者论诗与诗家所论,其取舍异趣。诗家所取者,格体句势字法,无不着眼;儒者唯取其志气之豪大。其豪大其大也,皆出于性情之正,所为思无邪也。诗人或费工巧,或劳安排;儒者唯写胸中之蕴,而洒落平淡也。”或可说明王阳明诗歌的独特韵味,“心之虚灵明觉,即所谓本然之良知也”(《传习录》卷中,《全集》卷二),其心学思想诉诸于笔端,以诗歌为表达方式完成了他心学思想的一个循环过程,阐释了诗学中的诸多美学概念,诠释了其心学思想的诗化过程及儒家观念释放为佛道意境。一、尽“心”求“意”王阳明诗歌受其哲学思想浸润已为多数研究者所接受,在“心”诗的创作过程中,达到“圣人之求尽其心也,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盖圣人之学无人己,无内外,一天地万物以为心”(《重修山阴县学记》,《全集》卷七),确有个过程。林丽娟概括王阳明诗歌囊括了“达观随遇之心怀、廓然坦易之素心、报国济世之心志、慕隐遁世之心境。”此说法可从其诗歌中体味出王阳明的各种“心”...思,他心学思想的内涵是“心生万物”:即其深层的诗歌内蕴,能够将其充富的学问转智成识,天地以其气发露为文,人以其心发声为诗,以诗歌剖露其思绪。以我观物,复见其心,因之再达到悟道、超脱的境界。“意”本有道德之意,而阳明诗歌抒发的“意”多是俊逸洒脱的灵性情怀。王阳明在《大学问》里曰:“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夫间形骸而分尔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