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碟疮流注.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碟疮流注.doc

上传人:yunde113 2014/2/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碟疮流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碟疮流注
中医古籍无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病名,其症状的描述,散见于阴阳毒、蝴蝶斑、鬼脸疮、血风疮、日晒疮、阳毒发斑、面游风、蝶疮流注、血风疮、鸦昭疮、温毒发斑等记载中,其内脏病变,则见于水肿、虚损、血证、关格等病证中。如《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记载:“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阴毒之为病,面目清,身痛如被杖,咽喉痛”。其描述与sLE皮疹、关节痛、发热、出血、口腔溃疡等表现极为相似。《诸病源侯论•伤寒阴阳毒候》更进一步指出:“夫欲辨阴阳毒病者,始得病时,可看手足指,冷者是阴,不冷者是阳”;“阴阳毒病无常也。或初得病,便有毒,或服汤药,经五、六日以上,或十余日不差,变成毒者。其候身重背强,咽喉痛、糜粥不下,毒气攻心,心腹烦痛、短气、四肢厥冷、呕吐,体如被打发斑,此皆其候。重过三日难治”。形象地描述了SLE由病初的手足雷诺现象、皮肤和肌肉关节病变逐渐累及全身多个脏器,直至发生循环衰竭的病情演变过程。《诸病源候论•时气阴阳毒候》还对阴毒和阳毒的症状特点作了区别:认为“若病身重腰膝痛,烦闷,面赤斑出,咽喉痛,或下利狂走,此为阳毒”;“若身重背强,短气呕逆,唇青面黑,四肢逆冷,为阴毒”。近年来中医对SLE的归属和命名,一般根据其病情演变、脏腑受邪和临床表现的不同而综合判断。本病以发热、皮肤红斑、关节痛为主症时,多以“蝴蝶斑”、“鬼脸疮”、“阴阳毒”、“内伤发热”、“痹证”命名。如出现脏腑受损表现,则根据脏腑受损后的主证不同,分别给予相应的病名诊断,如心脏受邪出现心悸、气短、乏力等主要症状时。可命名为“心悸”;肺脏受邪以咳喘为主要表现,命名为“喘证”或“咳嗽”;肝脏受邪以胁痛为主症时,命名为“胁痛”。以黄疸为主症时,命名为“黄疸”。肾脏受邪出现全身浮肿,则命名为“水肿”。以抽搐、痉挛为主证时,命名为“痉证”。本病晚期,出现五脏受损,气血阴阳俱不足,则归属于“虚劳”、或“虚损”范畴。1997年颁布的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将SLE统一命名为“蝶疮流注”。
  一、病因病机  
  ,肝肾阴虚;或因七情内伤、劳累过度以致阴阳气血失去平衡,五脏六腑受损,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经络阻隔为本病内因。
《医宗金鉴》“异气者,此气适中人之阳,则为阳毒,适中人之阴,则为阴毒”。外邪热毒或因风湿内舍,酿成热毒;或因热毒直接伤阴耗血,损及脏腑,蚀于筋骨,凝滞于肌肤;或因外感风寒湿热;或因日晒或药物所伤等。热毒人里燔灼阴血,充斥于上中下三焦,上使肺气不利,中使脾胃失和,下使膀胱气化不利。或邪壅经络,外发肌肤,或窜犯心营,或引动肝风。如发病日久或屡用激素类西药则出现阴虚阳亢、或气阴两虚、阴损及阳、阴阳俱虚,阴阳互不相荣,或气血不和、血脉凝滞、经脉阻隔。甚至阴阳离绝,致成危候。
    总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的认识,多数中医文献已达成共识,认为SLE的发病机制有内外两方面因素,内之根于脏腑阴阳失调,以肾阴亏损为主,外之因于热毒和湿热,故每于日晒或紫外线照射而病情加剧。热毒内侵营血,热陷心包,热甚动风,或劫灼营血,动血耗血。日久阴损及阳,终至阴阳两虚,阴阳离绝而亡。此外血瘀病机贯穿sLE病变过程中,或因邪致瘀,如热毒燔灼营血,迫血妄行,血溢脉外可致瘀;湿热蕴结,脉络闭阻,血行不畅也可致瘀;或因虚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