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兴宁龙田鸳塘话.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兴宁龙田鸳塘话.doc

上传人:qiang19840906 2019/10/4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兴宁龙田鸳塘话.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很久以前,就听好些人说过龙田某地有种“蛇话”,但语之不详。有人说那是少数民族的语言,有人说只是普遍的客家话杂了些什么音。后来听一个龙田本地人说, 族谱记载,他们的祖先在京城做官,后因语言得罪权贵,全族无柰逃到江西九江。为了避免惨剧再次发生,采取 了封闭性政策,自创了一种语言和文字。具体的情况他也说不清楚,只是他还会说一些。从他那里得知的“蛇话”的确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的特点是一个字两个音节,这在汉语中是独一无二的。于是,我便产生了到龙田去采访念头,并且了解到这个地方叫苑塘。    苑塘是龙田镇的一个管理区,居民基本都是罗姓,村头一个罗振权大哥热情地接待了我。他惊讶我一个年轻人竟会喜欢研究民间风情,我便趁机买弄了我的客家风情网站,让他听得如坠九天云雾,好象我刚听到“蛇话”时的情形。罗大哥可高兴了,去给我找了一大群罗大伯、罗大公讲古。坐在乡村的客厅里,喝着滚烫的青茶,感受着老人们的激动与热情,我恨不得有二十个手指来敲击键盘。    罗氏的祖叔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话是“蛇话”,他们说自己的话是苑塘话。从他们的叙说中,我知道由于苑塘话的排他性,苑塘周围的村镇便不屑地把这一他们无法弄明白的语言称为“蛇话”——这是对苑塘话不礼貌的称呼。    据老人回忆,苑塘话的确有自己独特的文字,类似现在的英文字母。因自己的职业****惯,我马上就想到了在人民币背面壮族文字,它也是象英文字母的。于是,我想这是不是相同的呢?但老人们说是肯定不一样的,因为苑塘话是他们的祖先在苑塘本地创作的。他们演说了一些苑塘话。我把它硬译给网友看看: 伞付元成--妇人 发抵就达 --发财 伞秆温笃狐伞--转屋家 快箱估愧--狂鬼 首席花散--吃饭 就达野根 --茶烟 野息李想先奄先锯安懂李刺就吉坡抵独骤首伏---       怎么样,很有意思吧?一点都摸不透它的规律吧?文化大革命期间,龙田苑塘是“旗派”和“联派”武斗的重灾区,军宣队、社教队驻村进行工作,他们开大会,台下便开小会:“伞付元成伞秆温笃狐伞”的。这倒也罢了,但村民用苑塘话交谈,当工作队的面说“***”的话,对抗工作队的工作,麻烦就大了。那时节,反工作队就是反文革,反文革就是反毛主席,我们都可以想象的:苑塘话被严禁使用,书籍、字典付之一炬。现在虽然早已开禁,但新一代基本不会说原本的苑塘话了;而文字,在几位老人过世后,已经没有人会书写!    在中国革命史上有过光荣历史的十九路军中,有个中级军官是龙田苑塘人,他可以流利地用苑塘文字写信给在家的妻子。妻子让人家读给她听,她完全听懂,而读信的却不明其中。苑塘话是建立在一定文化基础上的,就是它最盛行的日子里,也不是所有的苑塘人都懂。而且苑塘话只是在村民中流传,没有人专门教给大家,全靠村民平时听、说积累。但它又是有规律的,村民的听说能力积累到一定程度,人家讲什么自己可以拼出来,甚至自己也可以把不熟悉的字眼拼出来。但现在,他们已经没有这个能力了。我试着去拼一拼,完全不得要领,因为它的拼音方法与传统的汉语拼音是不相同的。   老人们回忆说,苑塘话的历史大约在一百年多一点。是一个才子创出来的,这个人的儿子曾经创办了兴宁的第一个“电火局”。    他们告诉我还有一位八十多岁老人能写出苑塘话的字母,但他到广州去了。等这位老人一回来,就会通知我去采访他   我等着这一天,等着这一天,我能看到神秘的苑塘文字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