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氢原子光谱实验报告(1).doc

格式:doc   大小:154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氢原子光谱实验报告(1).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10/4 文件大小:1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氢原子光谱实验报告(1).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氢原子光谱摘要:本实验用光栅光谱仪对氢原子光谱进行测量,测得了氢原子光谱巴尔末线系的波长,求出了里德伯常数。最后对本实验进行了讨论。关键词:氢原子光谱,里德伯常数,巴尔末线系,,因此,原子光谱是研究原子结构的一种重要方法。1885年巴尔末总结了人们对氢光谱测量的结果,发现了氢光谱的规律,提出了著名的巴尔末公式,氢光谱规律的发现为玻尔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实验基础,对原子物理学和量子力学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1932年尤里根据里德伯常数随原子核质量不同而变化的规律,对重氢赖曼线系进行摄谱分析,发现氢的同位素氘的存在。通过巴尔末公式求得的里德伯常数是物理学中少数几个最精确的常数之一,成为检验原子理论可靠性的标准和测量其他基本物理常数的依据。(1)熟悉光栅光谱仪的性能和用法;(2)用光栅光谱仪测量氢原子光谱巴尔末系数的波长,求里德伯常数;、最典型的原子光谱。用电激发氢放电管(氢灯)中的稀薄氢气(压力在102Pa左右),可得到线状氢原子光谱。瑞士物理学家巴尔末根据实验结果给出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域的经验公式(1)式中λH为氢原子谱线在真空中的波长。λ0=。n取3,4,5等整数。若用波数表示,则上式变为(2)式中RH称为氢的里德伯常数。根据玻尔理论,对氢和类氢原子的里德伯常数的计算,得(3)式中M为原子核质量,m为电子质量,e为电子电荷,c为光速,h为普朗克常数,ε0为真空介电常数,z为原子序数。当M→∞时,由上式可得出相当于原子核不动时的里德伯常数(普适的里德伯常数)(4)所以(5)         对于氢,有(6)这里MH是氢原子核的质量。由此可知,通过实验测得氢的巴尔末线系的前几条谱线的波长,借助(6)式可求得氢的里德伯常数。里德伯常数R∞是重要的基本物理常数之一,对它的精密测量在科学上有重要意义,目前它的推荐值为R∞=(83)/m。表1为氢的巴尔末线系的波长表。谱线符号波长(nm)  表1 氢的巴尔末线系波长值得注意的是,计算RH和R时,应该用氢谱线在真空中的波长,而实验是在空气中进行的,所以应将空气中的波长转换成真空中的波长。即λ真空=λ空气+Δλ,氢巴尔末线系前6条谱线的修正值如表2所示。氢谱线HαHβHγHδHεHζ△λ(nm)       表2 -3型组合式多功能光栅光谱仪,其主要由光栅单色仪、接收单元、扫描系统、电子放大器、A/D采集单元、计算机组成。其光学原理图如图1所示,入射狭缝、出射狭缝均为直狭缝,宽度范围0~,光源发出的光束进入入射狭缝,位于反射式准光镜的焦面上,通过入射的光束经反射成平行光束投向平面光栅G上,衍射后的平行光束经物镜成像在上和上,通过可以观察光的衍射情况,以便调节光栅;光通过后用光电倍增管接收,送入计算机进行分析。图1 光栅光谱仪光学原理图    图2 闪耀光栅示意图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