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土地荒漠化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土地荒漠化论文.doc

上传人:xiang1982071 2019/10/5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土地荒漠化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土地荒漠化形成原因及防治对策姓名:王晓莉班级::【摘要】通过对前人研究土地荒漠化类型划分成果的学****消化并结合自己多年对土地荒漠化研究,提出我国土地荒漠化类型划分的原则和分类系统,以主导营力和表现形式为划分指标,不但将全国划分为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化学作用和人为直接作用等4个类型,而且从不同类型中再细分出侵蚀劣地,侵蚀裸岩、裸土,堆积沙砾地,土壤劣化;风蚀劣地,风积半流动沙丘,风蚀裸地,土壤粗化、贫化;次生盐渍化、酸化、碱化地,三废污染,农药、化肥污染;废弃土、石、渣堆积,人工挖掘劣地等13个亚类,并对其分布、特征及形成等作了简要论述。【关键词】土地荒漠化;类型;成因;防治策略我国已有1/4以上国土出现荒漠化,其中95%以上的荒漠化土地集中在西部7省区,给国计民生带来极大困难,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土地沙漠化的防治一已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荒漠化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或指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干旱、半干旱甚至半湿润地区自然环境退化的总过程。,在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滥垦、滥牧和滥伐等)破坏植被的条件下,风力作用于沙质沉积物的地表时,地面出现风蚀和流沙堆积的沙质荒漠化景观。,由于人为的过度经济活动(陡坡开垦、滥伐森林及烧荒等),当流水侵蚀于土状堆积物(如红土、黄土)或深厚风化壳的地表及松散岩石(如页岩等)时,便出现切割破碎的劣地景观或岩石裸露的坡地景观,土地荒芜,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这种情况如发生在红土及红色岩系地区就称之为“红色荒漠化”,发生在石灰岩等地区,表土被冲刷成为石山荒漠化,而在泥石流滑坡等活动濒繁的河谷地区就出现砾质荒漠化(砂石化)。,由20世纪50年代的24万头(只、匹)增至80年代的6万头(只、匹),(只、匹),据统计1989年草场超载量为35万个羊单位,1998年超载达40多万个羊单位;内蒙古由于过度放牧,,后山地区已有175户牧民被迫迁移他乡。目前,许多草场的实际载畜量都远远超过理论载畜量,过牧直接导致草本植物生长量下降,覆盖度降低,某些地段地表裸露,使固定沙地或砂丘活化,在风力的作用下,首先在植被稀疏地段造成风蚀突破口,沙砾撞击、生草层被掩埋或风蚀流动,植被衰退死亡,促使荒漠化的形成。,从地质历史角度来看,第四纪时期(Q),大多沙漠均埋藏有古风成沙(如腾格里、毛乌素沙漠),这些古风成沙为地质历史时期沙漠的形成、发展提供了沙源。地层中的古风成沙,记录了沙漠在中更新世(Q2)以前已经存在大片沙漠,而且风成沙与黄土、古土壤或湖相地层迭覆出现的特点,证明沙漠并非从一形成就持续至今,而是在第四纪气候震荡变化的调节下经历了沙漠———非沙漠的多次转变。、发展的原因之一。20世纪50年代的大炼钢铁造成全国森林的严重破坏;60年代的大量开荒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破坏了森林和草原,使陡坡耕地大量增加;80年代无序地开发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