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从马祖道一的念佛公案谈禅悟与净土的关系.docx

格式:docx   大小:86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马祖道一的念佛公案谈禅悟与净土的关系.docx

上传人:phl0420371 2019/10/5 文件大小:8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马祖道一的念佛公案谈禅悟与净土的关系.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马祖道一的念佛公案谈禅悟与净土的关系————————————————————————————————作者:————————————————————————————————日期: 从马祖道一的念佛公案谈禅悟与净土的关系杨笑天内容提要:马祖道一禅师是一位伟大的禅门大匠这是众所周知的,但自古以来似乎还无人论及他与念佛往生净土有什么关系,不过,近来已有学者提出了这方面的问题。即,日本禅宗学者平野宗净教授认为马祖临终前的“日面佛、月面佛”的公案应当属于临终行仪。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作者杨笑天,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佛学研究》年刊副主编,日本佛教大学文学博士。关键词:马祖道一、念佛、禅与净土、禅净关系、禅净双修引言唐代著名禅宗祖师马祖道一(709-788),俗姓马,故一般又尊称他为马祖或马大师。马大师是禅宗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不仅在世时弟子众多,影响巨大,而且,后世,他的高足百丈怀海门下出了黄檗希运和沩山灵佑。希运门下出了临济义玄,开创了临济宗;灵佑及其弟子仰山慧寂则共同创立了沩仰宗。如今中国僧人十有八九都号称继承了临济法脉,有所谓“临天下,曹半边”之说,可谓影响深远。对于马祖这位禅门大匠,自古以来似乎无人论及他与念佛往生净土有什么关系,然而,近来有学者提出了这方面的问题,所以,今草此文,参与讨论。马祖生平及禅法略述马祖是汉州什邡(今四川什邡县)人,幼少之年依资州(今四川资中县)唐和尚出家,年二十依渝州(今重庆)圆律师受具足戒****练威仪,通晓开制。后闻六祖高足怀让禅师居南岳衡山般若寺弘传法道,于是,东出蜀道,跋涉千里,往到衡岳,止住于传法院,终日坐禅,以待机缘。怀让闻之,知是法器,往而摄受,磨砖作镜,问答启发,道一于言下悟入。侍奉十载,辞师独立。初住建阳(今福建省建阳市)佛迹岭,后迁至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又至南康(今江西南康)龚公山,唐大历年中(766-779)隶名洪州(今江西南昌)开元寺,大阐玄化,四方学者,云集座下,入室弟子一百三十九人,各为一方宗主,转化无穷,其宗号洪州宗。贞元四年示寂,塔于建昌石门山,会昌之后,唐宣宗敕重建塔寺,赐额宝峰。马祖传禅的手段不拘一格,有很多禅机作略,比如:打。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便打云:我若不打汝,诸方笑我也。画地。有僧于师前作四画,上一长,下三短,问云:不得道一长三短,离此四字外请和尚答。师乃画地一画云:不得道长短,答汝了也。打掴。洪州泐潭法会禅师问马祖:如何师祖师西来意?祖曰:低声近前来。师便近前,祖打一掴云:六耳不同某。吹耳。洪州泐潭惟建禅师一日在马祖法堂后坐禅,祖见之,乃吹师耳两吹。竖拂及喝。百丈再参马祖,祖见师来,取禅床角头拂子竖起,师云:即此用,离此用。祖挂拂子于旧处,师良久。祖云:尔以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师遂将拂子竖起。祖云:即此用,离此用。师挂拂子于旧处,祖便喝。踏。洪州水老和尚初参马祖问:如何是西来的的意?师云:礼拜着。师才礼拜,祖便与一踏。马祖的这些大机大用,不可思议,锤炼出了许多出格人才。同时,马祖也很重视上堂说法,正面开示,并且善于引用经教,使其所说依凭有据,具有不可动摇的说服力。如《宗镜录》卷一收录了如下一段开示:洪州马祖大师云:达磨大师从南天竺国来,唯传大乘一心之法,以楞伽经印众生心,恐不信此一心之法。楞伽经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何故佛语心为宗?佛语心者,即心即佛,今语即是心语,故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者,达本性空,更无一法,性自是门,性无有相,亦无有门,故云无门为法门。亦名空门,亦名色门。何以故?空是法性空,色是法性色,无形相故谓之空,知见无尽故谓之色,故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胜鬘经》)。随生诸法处,复有无量三昧门,远离内外知见情执,亦名总持门,亦名施门。谓不念内外善恶诸法。乃至皆是诸波罗蜜门。色身佛是实相佛家用。经云: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皆从心想生(《观经》)。亦名法性家焰,亦法性功勋。菩萨行般若时火烧三界内外诸物尽,于中不损一草叶,为诸法如相故。故经云:不坏于身而随一相(《维摩经》弟子品)。今知自性是佛,于一切时中,行住坐卧,更无一法可得。乃至真如不属一切名,亦无无名。故经云:智不得有无(楞伽经·一切佛语心品之一)。内外无求,任其本性,亦无任性之心。经云。种种意生身,我说为心量(《楞伽经》一切佛语心品之三)。即无心之心,无量之量。无名为真名,无求是真求。经云:夫求法者,应无所求(《维摩经》不思议品第六)。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不取善,不作恶,净秽两边俱不依,法无自性,三界唯心。经云:森罗及万像,一法之所印(古《法句经》)。凡所见色,皆是见心。心不自心,因色故心;色不自色,因心故色。故经云:见色即是见心。此段开示中,引用了多种经教。此外,《马祖道一禅师广录》所收的另外两段上堂法语中也引用了多种经教,此不赘述。马祖不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