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上网.doc

格式:doc   大小:11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上网.doc

上传人:luciferios04 2019/10/5 文件大小:11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上网.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上网————————————————————————————————作者:————————————————————————————————日期: 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上网龙山一中胡晓勤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并开始走进了千家万户,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同时对传统理念和运作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与此同时,一些无孔不入的网上“垃圾”也让许多满怀希望的老师和家长忧心忡忡。据了解目前很多青少年学生整天沉迷于上网而直接影响学习,其中不少人还不同程度地接触到了一些黄色的、不健康的信息和游戏。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正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也左右着他们日常行为准则,网上许多内容不健康、不文明,已经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因此,网络时代的教育问题也成为家长们普遍关注的话题。那么做为家长我们应该怎样来正确引导孩子上网呢?一、应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指导态度 家长对孩子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教育指导态度在心理上从来不是单向流动的,它总是表现在双方关系方面反馈信息的相互流通。在这个流通过程中,只要家长的教育指导态度一经转化为孩子的情感体验,孩子就会产生相应的态度回应来家长;而家长又从孩子的回应态度加以判断表现出进一步的态度。如此循环反复地影响着、加深着相互之间的感情、态度和表现,由此逐渐形成或调节着种种形式的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比如,当家长的网络道德教育指导态度一旦被孩子体验到是一种真诚的关怀时,孩子就会相应地产生肯定的倾向而愉快地加以接受,而孩子的积极的反应态度往往又引起家长更挚爱的态度,由此发展下去就会形成为一种互相信赖的和谐家庭关系;反之,家长的教育指导态度如果被孩子体验为是一种恶意限制,故意发难,那就会引起孩子情绪上的抵触和行动上的抗拒。长此以往,家长和子女的关系就容易发展成一种情绪对立,互存戒心或相互猜忌的关系,使孩子逐渐形成孤僻内向,不善交际,感情淡薄,对父母的逆反心理导致家长的的道德教育难以实现。 凡此种种,说明在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家长与孩子之间一经形成了某种形式的关系之后,孩子就会对家长产生一种倾向性的心理状态。诸如:自己的父母是否值得尊敬?是否可以信赖?是否能够亲近?是否应该听从?换句话说,就是这个家长是否具有威信。孩子对家长形成了是否具有威信的心理定势之后,就会以一种所谓“先入为主”的心理状态来对待教师的教育影响,或是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听从指导,或是阳奉阴违,抗拒顶牛,或是敬而远之,望而生畏,或是不以为然,漠然处之,也或者当面唯唯诺诺,背后依然故我等等。因此,家长应该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者的威信,运用奖励与处罚、表扬与批评、同意与否定等手段使孩子的某些需要获得满足或受到阻抑的力量,运用家长自己的学识经验,思想观点、道德品格等精神力量,对孩子进行道德意识渗透。家长在运用自己的威信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要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通过柔性机制的建立,注意孩子道德价值观的形成、鉴别能力的提高以及道德判断力与自制力的培养,以增强孩子网络道德的选择力和免疫力,最终达到孩子能利用内心的道德信念来自觉调节与控制网上行为。二、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孩子在网络中的交流网络中的交流是孩子有组织的社会教育的延续和补充,是传播知识和经验的重要媒介。但是又必须看到,网络交往,容易使孩子的户外活动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