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浅析王昌龄的七言绝句.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析王昌龄的七言绝句.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1/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析王昌龄的七言绝句.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析王昌龄的七言绝句海江龙【内容摘要】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所作之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尤其是将七绝推向高峰,故人称“七绝圣手”。其诗歌体裁很大一部分是易于入乐的七言绝句。内容基本上选用乐府旧题来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他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想象力。其诗歌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意境深远,耐人寻味。他的许多描写边塞生活的七绝被推为边塞名作,《出塞》一诗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由于王昌龄的诗歌最专于七绝,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人称其为“七绝圣手”。【关键词】典故;典型概括;清刚之美唐代社会,国家统一,经济繁荣,为唐朝的对外开放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它对内引入域外文明,对外弘扬盛唐文化,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都因此而呈现出变革的气息,中孕育产生了高度发展的唐代文明。研究唐代的社会文化,对丰富我们的历史知识,给人们以历史反思,历史借鉴,将有助于振奋民族精神,陶冶情操,使学术研究成果直接介入现实生活进而有助于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因此,了解盛唐豪侠诗人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就显的很有必要。唐开元、天宝年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涌现出大批稟受山川英灵之气而天赋极高的诗人。他们“既闲新声,复晓古体;文质半取,风骚两挟;言气骨而建安为传,论宫商则太康不逮。”(殷璠《河岳英灵集》)初唐以来讲究声律辞藻的近体,与抒写慷慨情怀的古体汇而为一,诗人作诗笔参造化,韵律与抒情相辅相成,气协律而出,情因韵而显,神来,气来,情来,达到“声律那种风骨兼备”的完美境界,这成为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开元十五年(727)前后,是盛唐诗风形成的关键时期,武后时兴重视文辞的进士科,至此进一步演变为“以诗赋取士”,而且乡贡入试者的比重大大超过国子监生徒,为各地有才华的寒俊文士开大了入仕的希望之门。加之喜延纳才士的张说和张九龄先后为相,长安成为四方乡贡文士的聚散地,过去那种由宫廷侍从文人集团主持诗坛的局面,为各种松散的才子型诗人群体间的争气斗妍所取代,诗歌创作“既多兴象,复备风骨”,形成不同的群体风格。[1]这期间有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可见这一时期群星照耀,光彩夺目。然而被称为七绝圣手的王昌龄更与众不同。王昌龄(698-约756),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早年居灞上,曾北游河陇遍地,于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734),他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汜水(今河南巩县东北)县尉。约开元二十五(737)秋,因事被贬谪岭南。次年他由岭南北返长安,并于同年冬天被任命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世称王江宁。在江宁数年,又受谤毁,被贬为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之乱起,王昌龄由贬所赴江宁,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诗以边塞、闺情宫怨和送别为多,在生前久负盛名,他的七绝与李白并称,被誉为“七绝圣手”。他的七言绝句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少年行》、《长歌行》等作品中,王昌龄是个慕侠尚气、有酒且长歌的性情中人。他在《郑县陶大公馆》中说:“儒有轻王侯,脱略当事务。”不乏睥睨一世的狂放气概。他的一再被贬,与不护细行的放纵不羁很有关系。因出身孤寒和守道教虚玄思想的影响,他身上有种一般侠士缺乏的深沉,观察问题较为敏锐,带有透视历史的厚重感。他与王翰、崔颢等都是豪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