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台儿庄古城简介台儿庄古城,是一座战争遗迹保留最多、中国唯一的二战纪念城市,被世人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是古运河畔唯一一座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文化名城,融八大建筑风格融为一体,七十二座庙宇汇于一城;是京杭大运河上唯一一座古码头、古驳岸等水工遗存完整的运河古城,城内留存有3公里明清时期的古运河,被世界旅游专家称为“活着的运河”;是中国唯一一座东方古水城,拥有7公里古水街水巷,可以舟楫摇曳、遍游全城。台儿庄,形成于汉,发展于元,繁荣于明清。据《峄县志》记载:“台(儿)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被乾隆称为‘天下第一庄’”,呈现出“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荣景象。1938年春发生的台儿庄大战,使这座古城化为废墟。2008年中共枣庄市委、市政府重建台儿庄古城。台儿庄古城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包括11个功能分区、8大景区和29个景点。按照“大战故地、运河古城、江北水乡、时尚生活”的定位,遵循“存古、复古、创古”的理念,将保存下来的大战遗址、古城墙、古码头、古民居、古街巷、古商埠、古庙宇、古会馆等历史遗产科学地进行修复。台儿庄古城集“运河文化”和“大战文化”为一城,融“齐鲁豪情”和“江南韵致”为一域,是极具人文魅力的旅游目的地,是沿运独有、世界知名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台城旧志景区简介台儿庄古城“台城旧志”景区,占地38155平方米,建筑面积30295平方米。主要有参将署、天后宫、翠屏学馆、台庄驿、日升昌记、文汇酒楼、谢裕大茶行、扶风堂、天水堂、三恪堂、鲁南民居、闽南民居、久和客栈、临水商铺等17处风格迥异的明清建筑。:俗称大衙门,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为清朝正三品参将行署,统领600兵马,负责自夏镇至邳州直河口100多公里运河河道的工程防护和漕运治安。1937年1月,国民政府在此设立山东峄县警察局台儿庄分局。1938年初,为第3集团军副司令沈鸿烈的军火库。现为“台儿庄古城重建展馆”。:由徽商胡文广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建造,白墙黛瓦,马头出墙,为典型的徽派建筑。古城内许多店铺、民居均为这一风格,见证着徽商在台儿庄的创业历史。:为清末民初台儿庄陈家的府第。陈家先祖从安徽泾县迁来此地,主人陈扶清官至六品,清末时出任税务官。陈家在台儿庄大战前达到鼎盛,现存“陈万祥”商号。大院为鲁南建筑风格,现为“台儿庄运河税史展览馆”。:台庄驿为水驿,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河漕总督御史曹时聘在此设驿丞一人。清代沿用明制,为京杭大运河上一处重要驿站。主要职能是飞报军情、递送仪客、运输军需。驿站建筑为苏州园林风格,现为“驿站文化展示区”。:始建于清咸丰八年(1658年),为义塾,对外收徒,培养出多位学人义士。因遥对台儿庄南部翠屏山,故取名“翠屏学馆”。辛亥革命志士尤民,运河支队创始人孙伯英、赵静波,诗人贺敬之,戏剧导演郑义秋,曾在这里就读。该学馆1938年毁于战火,后于原址重建,现为私塾文化、古玩字画和古本图书展示区。:原名“聚奎楼”,为守备署守备瞿翼龙后裔于乾隆四十四年(1780年)建造,经营沿运地方名吃,因乾隆第五次下江南时在此用膳而名声大振。该楼为北方四合院建筑,台儿庄大战胜利后,更名为文汇酒楼。现为大战文化主题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