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根据尸体现象综合推断死亡时间————————————————————————————————作者:————————————————————————————————日期: 根据尸体现象综合推断死亡时间可用于推断死亡时间的方法有:一、利用死后尸体化学变化推断死亡时间;二、利用胃肠道食物的消化程度及移位情况推断最后一次进餐时间;三、根据膀胱内尿液的多少推断死亡时间;四、根据蝇蛆的生活史推断死亡时间;五、利用植物生长规律推断死亡时间;六、根据尸体现象推断死亡时间等。尸体现象分为早期尸体现象和晚期尸体现象。早期尸体现象有:1、超生反应;2、肌肉松弛;3、角膜混浊;4、皮革样化;5、尸冷;6、尸斑;7、尸僵与尸体痉挛;8、自溶。晚期尸体现象可分为毁坏型和保存型两类。毁坏型尸体现象主要是尸体腐败和白骨化,腐败在发展变化中可出现尸臭、尸绿、腐败静脉网、巨人观、腐败气泡、“死后呕吐”“死后分娩(或称棺内分娩)”,肝、肾、脾等成为“泡沫器官”,以后随软组织的分解消失而使尸体“白骨化”。可用于推测死亡时间的尸体现象有:一、超生反应;二、角膜;三、尸冷;四、尸斑;五、尸僵;六、毁坏型尸体现象;七、保存型尸体现象。一、根据超生反应推测死亡时间超生反应是指机体死亡后组织器官细胞仍保持生命机能,对刺激仍有一定反应。其种类很多,可用作推测死亡时间的超生反应有(见表一):肌肉的超生反应:人死后2小时内,几乎所有肌肉受机械刺激后均可发生收缩反应,尤以肱二头肌为甚,并且不受环境气温高低的影响。死后皮下出血:在进行机械刺激试验过程中,被打击的部位可形成皮下出血斑。其出现率随死后时间的延长而迅速下降。瞳孔的超生反应:人死后在一定时间内,眼内滴入或注入药物,可引起瞳孔反应。超生反应与死亡时间的说明超生反应种类反应死亡时间肌肉的超生反应多半只能引起打击处肌肉收缩死亡2小时后一般即不再发生明显的肌肉收缩死亡超过5小时死后皮下出血被打击的部位可形成皮下出血斑随死后时间的延长而迅速下降瞳孔的超生反应在结膜囊内滴入依色林或阿托品等药物,可发生相应的缩瞳或散瞳反应死后4小时在结膜囊内滴入依色林或阿托品等药物,仍可是阳性反应。死后20小时汗腺的超生反应汗腺在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作用下可有发汗反应死后30小时内(表一)二、根据角膜推测死亡时间在正常生活状态下,人的角膜无色透明,表面光滑无皱褶。人死后,角膜透明度逐渐减低,混浊,呈灰白色,最后完全不能透视瞳孔的征象,称为角膜混浊。根据角膜混浊程度可推测死后经过时间。角膜混浊在一般情况下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见表二)角膜变化与死亡时间角膜变化死亡时间角膜上可出现白色小点,以后斑点逐渐扩大;死后5h~6h呈轻度混浊,可透视瞳孔;死后6h~12h混浊加重,角膜混浊呈云雾状,中度混浊,半透明,尚可透视瞳孔;死后15h~24h角膜高度混浊,不能透视瞳孔。48小时或更长时间(表二)在寒冷的环境中,尸体存放48小时角膜仍可清晰透明,但角膜如有冻结则变混浊。三、根据尸冷推测死亡时间人死后,因尸体内产热停止,散热继续,尸体温度逐渐降低的现象。体表热的散发以辐射、对流、蒸发来完成。尸体温度的下降有一定的规律性,故根据尸体温度下降的速度可推断死后经过时间。尸冷的测量方法:通常以测量直肠温度为标准尸温。测量时温度计应插入肛门6-7cm。每小时测量一次。成人尸体在16-18℃室温下,死后10小时内平均每小时尸温下降1℃左右;10小时后尸温下降变慢,℃;24小时后,尸温与环境温度相同。(见表三)成人尸体在16-18℃室温下尸体直肠温度变化幅度体温变化幅度死亡时间平均每小时尸温下降1℃℃死后10小时后尸温与环境温度相同死后24小时后(表三)死后经过时间=37℃-直肠温度/×系数公式中的系数,春秋季节为1;;。影响尸冷速度的因素:(1)环境因素:环境温度、湿度、通风、停尸物导热性。(2)个体差异及衣着情况:肥胖、青壮年男性及衣着多者尸冷较慢。小儿尸冷较成人快。(3)死因:猝死、CO中毒、机械性窒息、痉挛性疾病死亡者,尸冷慢;慢性消耗性疾病与大失血死亡,溺死、冻死者,尸冷快。四、根据尸斑推测死亡时间尸斑指死后血液循环停止,血管内的血液基于本身的重力下沉,坠积于尸体的低下未受压部位并透过皮肤显示有色斑块。尸斑是早期尸体现象之一。死后1-3小时开始出现。初起色浅淡,面积小,压之退色,以后逐渐扩大,且融合成片,边缘不清,呈云雾状,暗红色或暗紫红色。根据尸斑的发展和移动性,一般分为三期,坠积期、扩散期、浸润期。(见表四)死亡时间与尸斑的特点尸斑时期尸斑特点死亡时间坠积期①指压褪色,解除压力后又可恢复原色;②变动尸体位置,尸斑可转移,即在变位后尸体的低下未受压部位可出现新的尸斑,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