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山市市域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标准中山市建设局2010年1月前言《中山市市域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标准》是受中山市人民政府委托,由市建设局组织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单位组成的标准编制课题组编制的。编制组依照科学发展观,注重推动技术进步和提高投资效益,贯彻环境保护、节约土地、节约能源、安全生产的政策,结合中山市实际情况与发展需求以及生活垃圾转运设备的国产化、标准化和系列化的要求,在对我国现有的生活垃圾转运站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各类转运站建设与运行管理的经验,并广泛征求中山市有关部门、各镇及省内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标准的编制任务。最后,由市建设部门会同各有关部门组织召开标准审查会议,经专家和各方代表审查定稿。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引用标准;3相关术语;4一般规定;5收集系统建设;6转运站建设规模及类型、等级划分;7转运站选址与总图布置;8工艺与设备;9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推荐模式;10建筑与结构;11配套工程;12环境保护与劳动保护;13建设用地与建筑标准;14劳动定员;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附录。本标准中黑体字部分为强制性条款。标准组织单位:中山市建设局标准编制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山市环境卫生管理处主要起草人员:陈海滨、黄巧洁、王宗平、熊小玲、周靖承、黎磊、陈立峰、张黎、张毅斌、魏炜、陈奕亦、耿丽芳、张健、张豪兰。本建设标准由中山市建设局负责管理,由编制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本建设标准系初次编制,在施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有修改、补充之处,请将有关意见反馈至中山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地址:中山市中山四路45号七层;邮政编码:528403)。中山市建设局2010年1月目次1总则 22引用标准 23相关术语 24一般规定 25收集系统建设 (站) 26转运站建设规模及类型、等级划分 27转运站选址与总体布置 28转运站工艺与设备 、运输车辆及装载容器 29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推荐模式 210建筑与结构 211配套工程 212环境保护与劳动保护 213建设用地与建设标准 214劳动定员 2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附录A垃圾日排出量及垃圾容器设置数量的计算方法 2附录B标准垃圾桶技术条件 2附录C转运站配套运输车数计算公式 2本标准用词说明 、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简称“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规范中山市市域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以下简称“收运体系”)的建设,合理选用和确定建设标准,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标准。,是编制、评估、审批收运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依据。(及其垃圾收集点、转运站)。改建、扩建项目应参照执行。。“村收集、镇运输、市处理”的原则,构建中山市垃圾收运体系,并以此为框架确定垃圾收集和转运环节的任务、要求。2引用标准本标准参考和引用的标准如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标志》CB/T19095-2003《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环境卫生图形符号标准》CJJ/T125-2008《市容环境卫生术语标准》CJJ/T65-2004《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109-2006《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17-2009《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GBWBH004-200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2002《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0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城市区域噪声标准》GB3096-93《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9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安全色和安全标志》GB/T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