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应对全球化.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应对全球化.doc

上传人:szh187166 2019/10/8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应对全球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有以下原因。其一,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客观上要求分工的深化和市场规模的扩张。这一要求推动着生产从国内区域间分工向国际分工发展,销售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扩张。跨国公司在追逐规模效益与分工效益过程中,通过跨国投资活动,形成了在全球配置资源,跨国协调其生产与经营活动的格局,推动了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的高速发展。其二,战后国际经济的变化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条件。二战结束后,经济因素在整个国际关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有效配置,成为国际经济与合作的战略目标。同时,发达国家凭借其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实力,在国际双边和多边经济关系设制中,不遗余力地推行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前殖民地国家在二战后相继独立,在探索自己发民族经济的道路上大多数屡遭挫折,但一些实行外向型发展战略的国家和地区,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它们的示范作用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实行了贸易、投资与金融自由化改革。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从根本上看,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这一调整,不仅反应到一些产业的整体转移,更重要的是同产业的一部分生产环节的转移。过去,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多是在一个国家内部进行的,在一国内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代价比起在全球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的代价更高,经历的时间更长。所以西方国家,特别是投资和贸易比较开放的国家如英国、美国,由于在全球范围内实行了产业结构调整,正在经历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从而给经济带来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这次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大体上采用两种形式:一是发达国家之间通过跨国公司之间的相互交叉投资、企业兼并,在更大的经济规模上,配置资源,开拓市场,更新技术,从而实现了发达国家间的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升级。这一过程主要始于90年代,那时所有外国投资的95%是从发达国家流出,然后又由他们吸收整个75%的投资。交叉投资和兼并的结果,形成了许多诸如电讯、汽车等国际化很高的产业,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第二种形式是发达国家把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一转移始于80年代,90年代愈演愈烈,促使了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吸引外资总量的比例从80年代的25%逐步上升,1996年就达到37%。正是由于新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形成了全球化的趋势,所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成为我国参加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前提条件。认识全球化的实质,只有从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考虑参与这个进程的总体战略,才能使我国对外开放工作与国内经济工作紧密联系,从而使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以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为主要特点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趋利避害,争取最大利益,防范和减轻可能产生的风险和弊端。三、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既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一次机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只有制定出一套符合我们自己国情的方案,才能维持中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当今,外贸和外资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