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社会工作理论导言:课程安排一、讲课安排本课程分六讲完成第一讲:社会工作理论的基本问题第二讲:社会工作实务理论的主要议题与理论应用第三讲:心理动力理论与认知行为理论第四讲:社会建构论、人本主义与存在主义第五讲:女性主义、批判理论与反歧视理论第六讲:生态理论、社区发展与增权二、自习和讨论本课程两个星期讲授一次,另一个星期留给大家自学,主要针对上一讲的内容。从第二讲开始,每次留出部分时间,供大家讨论对上一讲以及/或者自学的收获。最后一讲结束后的第二个星期,组织一次全体讨论。三、考试课程论文:大家各自选择一种社会工作理论,结合各自的实习经验,写出 3000-4000字的研讨性文章,在最后一次全体讨论会时提交。第一讲  社会工作理论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做什么1. 社会工作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就其实质含义来说,大抵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人们认为社会工作是现代知识领域中的一门学科,具有自身的理论、原则和方法。第二,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分工体系中的一种专业活动,致力于帮助个人、群体或社区增强或者恢复其社会功能,并且力图创造一种有利于其目标实现的社会环境。第三,社会工作的存在和发展并不取决于定义,而是取决于可观存在着的社会工作实践,社会工作是一门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的应用性的综合学科。2. 社会工作的实践包括:帮助人们获得可靠的服务;为个人、家庭、群体提供咨询和心理治疗;为社区或者较大群体提供并改善社会卫生服务设施以及在有关立法程序中发挥作用。工作实践要求社会工作人员了解人类的发展和行为;对社会、经济、文化制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应有所了解。3. 社会工作者通常是指从社会工作专业毕业以后从事社会福利工作的人,社会工作者是社会变迁的代理人,一个专门从事创造有计划的变迁的助人者。因此,他/她应当掌握对个人、家庭、群体、社区开展工作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其职责在于管理和提供社会服务。一个社会工作者需要通晓与个人、群体以及社区所面对的困难有关的知识。在当今大多数职业日趋精细化之际,社会工作者依然要有较广泛的知识兴趣,这有点像全科医生。对二、社会工作理论学科作为一个学科1. 社会工作理论的目的,是要告诉社会工作者,当他们从事社会工作时,他们究竟要做什么,能做什么,以及怎么做。虽然关于怎么做,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方法或者甚至是一个技巧的问题,但关于方法或者技巧的选择,其实也包含着理论上的考量,包含着我们对不同社会工作场景、社会工作对象以及对象所面临的问题的理论把握。2. 社会工作者所做的工作,来自于社会的期望。现代社会发展,社会生活和社会问题的多样化,催生了社会工作这样一个专业领域的兴起。3. 社会通过自身的各种需要和期待,形成或建构社会工作领域、社会工作机构,打造社会工作者队伍。社会工作对象(案主)所处的社会环境,他们的社会生活经历,他们的困境和问题以及脱离困境和解决问题的要求,是社会工作和社会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社会工作者必须理解这样的现实,决定自己的行动。4. 社会工作,即社会工作者的实务行动,通过帮助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改变他们的处境,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推动社会环境、制度和政策安排以及相关服务的供给状况,反过来又影响着社会的期望及其政治经济社会进程。5. 从社会工作这个学科来说,上述几个方面构成一个循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