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推动财政监督的转型.doc

格式:doc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推动财政监督的转型.doc

上传人:豆芽 2014/2/1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推动财政监督的转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推动财政监督的转型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财政“大监督”理念是财政监督的全新思路,是在公共财政大结构框架下,相继实行“大采购”(政府采购)、“大收费”(集中收费)、“大支付”(国库支付)、“大转移”(财政收支)等财政管理体制“大改革”后,关于财政监督体制突破性改革的新模式。长期以来,财政监督存在着内部业务机构监督不到位,专职机构监督缺位,专职监督机构内部上下有别、各自为政等问题,特别是目前财政业务公共管理特征更加明晰,单纯依靠行政式财政监督已经不能适应公共财政发展的广度与深度,因此,改革现行财政监督体制,推进财政监督转型,构建公共财政“大监督”格局,建立“十二五”时期公共财政监督机制势在必行。
一、当前财政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财政监督是财政的固有职能,是财政管理的自我完善机制,是对财政业务管理机构及预算单位的双重监督,是对财政资金运行过程及资金使用情况的内外监督。财政监督与财政分配相伴而生,决定了财政监督在财政分配过程中的同步性、约束性、公正性作用,理论和实践都已反复证明:没有财政监督的财政分配是不可想象的。它对保障分配秩序公正,强化财政管理职能,规范财政业务行为,创新财政体制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均具有显著的作用。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现行财政监督职能机构、运行机制、监督模式及法制建设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缺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监督范围、内容、方式、手段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暴露出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要求与财政科学管理实际需要的较大差距。
(一)专职监督机构体制不健全
派驻监督机构与地方监督机构分设不科学,人为分割财政监督资源和公共财政收支内容,主观设立财政监督内部条块关系,形成重上轻下、优上劣下、主上次下、厚上薄下的矛盾机制,导致公共财政事项监督断层、首尾不顾;业务管理各自为政、互不衔接;工作机制条块分离、不可协调。一方面,派驻监督力量不足,无法监管到位,另一方面地方监督权限有限,难以实施有效监管。同时,基层(市、县、乡)监督机构不健全,人员编制不足,队伍配备不齐,监督力量十分薄弱。有的县未单独设立专职监督机构,一些市县只配备1—2人,具有执法检查资格的人员稀少。与公共财政监督的任务相比,监督机构无法有效、独立地开展业务,只是简单应付了事。面对规模越来越大的财政资金,财政监督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重。
(二)运行机制不规范
现行财政监督实行业务管理机构和专职监督机构全员监督管理,存在财政监督职责不清、业务管理分散进行、监督目标互不一致、监督成果互不共享等问题。业务管理机构往往忙于预算分配及预算执行等业务工作而忽视开展监督业务,或者既当运动员经办业务又当裁判员履行监督职能,目标仅限于本业务范围的操作规范及整改;专职监督机构缺乏业务管理及政策执行的同步信息,不能对业务管理及政策执行程序进行有效督查,不能对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不能对资金使用单位进行有效监督,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任追究和整改规范缺少手段,因而形成业务管理机构职责混搭、监督不到位,专职监督机构职能后置、监督缺位的局面。
(三)监督模式滞后
在实际工作中,财政监督范围和内容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监督内容狭窄,主要集中在财经领域的某些突出问题、行